正文 第八章起起落落落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4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好,你早点睡觉吧,我可以的。”沈辙之漂洗衣服,白皙的皮肤被衣料磨得发红。
沈柳点头,“嗯。”
她回屋拿被子出来,躺回那天的椅子,“你回屋睡,被子对半折,垫着又盖着。”
沈辙之适才抬头,“这……”
“不愿意就滚回京城。”沈柳放下狠话,合上眼睛。
“……”
沈辙之小心翼翼地拧衣服,学着沈柳的样子,把自己的衣服晾在沈柳旁边。
晚风又吹起,沈辙之没有什么力气,拧的衣服还有很多水,风吹不起,很沉重。
他瞧着垂下的衣服发呆,思绪万千。
沈柳再次睁开眼睛,打断了沈辙之越搅越乱的愁丝,“回屋睡觉。”
“是。”沈辙之回过神来,踱步回屋,一张大被子,一卷,人藏被子里头了。
软绵绵的被子,沈辙之不知不觉睡了下去。
但是很浅。
旁边厨房一有动静,他便醒过来了,钻出被窝,穿好布鞋,便要去厨房。
“柳娘子,有什么吩咐吗?”沈辙之转角束好头发,井水一扫脸就来了。
“带上桌子上的钱,赶最早的时间,去看益生堂的坐堂大夫。”沈柳搅和着锅里的绿豆糖水。
“……我,先收拾好出摊的东西,再去。”沈辙之走近灶台,要端走上面的一大煲酸梅汤。
“别!”沈柳一手压住沙煲,“我自己可以,那边小锅上有窝窝头,包几个就去。”
她瞪着沈辙之,严肃说话,“治好病,我用起来才方便,我可告诉你,你现在不是什么娇娇公子了,没人惯着你,宠着你,做人别这么自私,考虑考虑我,我花十两买的你,十两,我赚了一年。”
沈柳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侧面要挟沈辙之治好自己。
“对不起……我现在去。”沈辙之一窒一窒地短吸气,第一时间竟然是害怕,怕自己被沈柳嫌弃,怕自己被丢弃……这一切都是他的错,他没用。
不能多想,再多想,他就要被沈柳赶走了。
沈辙之手脚利索地跑去拿油纸,包了一个窝窝头,跑了出去。
脚步声碎碎的,从里屋响到大门口,后来,没有了。
沈柳继续搅和锅里的绿豆糖水,“噗嘟噗嘟”地冒泡时,熄了火,放入两大块黄糖,盖上木盖闷化了糖。
两煲糖水,泡在水盆里,时不时换凉水,把好东西冰得冰冰凉凉的。
闲时,沈柳坐到木桩上,拿了一个窝窝头啃,又包了一个窝窝头,今天中午不打算回家吃饭。
天亮后一个时辰,小推车上街。
沈柳选好了位置,不偏僻,有一大棵树乘凉,街道边,来来往往总有些人。
“卖糖水咯,绿豆糖水,酸梅汤……”
刚叫卖,路边一老婆婆停下了脚步,面露兴趣。
“小姑娘,舀一碗酸梅汤尝尝。”
沈柳露齿笑来欢迎客人,“好嘞,您坐。”她伸手示意老婆婆可以坐到树池石上。
老婆婆手帕擦擦,坐上树池石。
沈柳递上一碗酸梅汤,“您尝尝。”
老婆婆接过瓷碗,认真端详起酸梅汤的颜色,晶莹剔透,可见制作过程干净卫生,靠近闻闻,酸甜味淡淡飘来,入口,起初是冰凉感,后是酸酸甜甜的滋味,咽下,酸梅汤滋味仍然留在口中。
“不错,不错。”老婆婆眉眼弯弯,脸上有些笑纹,“还有多少,我全要了。”
“一个大沙煲,对了,还有一煲绿豆糖水,您要不要尝尝?”沈柳打开绿豆糖水的沙煲,舀起来一勺子,勺子倾泄,绿豆糖水水流一支,流入沙煲。
“不了,这酸梅汤我待会儿找人拿走,沙煲你……下午来姜府取。”老婆婆站起身,“多少钱?”
“五文钱一碗,一个沙煲二十碗,一共一百文钱。”沈柳算好钱。
老婆婆从衣摆下取一吊小半带子钱,“一百两,不多不少。”
“谢谢惠顾,明日要是有需要,您今天可以找我预订。”沈柳做惯了生意,喜欢留老顾客。
老婆婆思虑再三,最后说道:“下午给你答复。”
“您真是一个好人!”沈柳笑脸盈盈,送老婆婆离开。
“绿豆糖水,冰冰凉凉的绿豆糖水,六文钱一碗!”沈柳继续吆喝。
路边摊不止沈柳,他们也吆喝。
但是,沈柳是生人。
会有人好奇,去尝试,反正六文钱,不贵,比茶叶便宜。
最多去尝试的人,是那群走街的茶贩子,他们最忌讳饮品中出现竞争者。
二十碗,卖得很快。
沈柳会对照各个来光顾的客人,但凡带着对头的试探,她就不会去问那人的意见。
所以,今天买卖得到的意见不多,只说是甜了一点,稠了一点,稀了之类的。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沈柳总结了一下,打算明天放一块半黄糖,再加半勺水。
沈柳推着小推车,一路慢走回家,走入归家的巷子,一截黑胡同飞出一大块石头,正正砸中了沈柳的小推车上的沙煲。
“啪”的一声巨响,沙煲盖碎了,沙煲底也碎了,大石头顺着洞下,一道弄碎了小推车的底下板,小推车本来是转卖的,不经得起砸,登时松散不能用了。
沈柳顿时目瞪口呆,一手大木勺跑进黑胡同要找人算账,“什么人,砸我车子,赔钱!”
走遍了黑胡同,人没看见,头发丝儿都没瞧见。
“是谁!!!”
沈柳仰头冲天大喊,心里一阵酸楚,该死的玩意儿啊!别人我知道是谁,知道了,非得把他砍成八块!
对了,还有一个沙煲没拿回来。
沈柳拖着破烂车回家,这柴破烂车还能当柴烧,省点小半个月柴火钱。
“这……这是怎么了?”沈辙之听到门口响声,赶出来看看情况,昨天晚上好好的小推车,一上午,成了破烂?
沈柳眨巴眨巴眼睛,干笑几声,“来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