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章:夏末微光,你的影子(8)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903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月考前的空气绷得像一根拉紧的弓弦,仿佛轻轻一碰就会发出嗡鸣。
    各科试卷雪片般发下来,习题课占满了所有的自习时间,老师的语速都比平时快了几分,板书密密麻麻铺满了整块黑板,擦掉又迅速覆盖上新的。
    林隅安像上了发条的陀螺,疯狂地旋转着。
    他比任何时候都更用力,眼底熬出了淡淡的青黑,指尖因为长时间握笔而磨得发红。
    沈墨竹给的笔记和习题册被他翻得起了毛边,上面密密麻麻添满了自己的批注和疑问。
    他太想证明自己了。
    证明老刘的安排不是白费心血,证明沈墨竹的时间没有白白浪费在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身上。
    更深层的是,他心底某个隐秘的角落,滋生出一股前所未有的渴望——渴望能稍微拉近一点那看似遥不可及的距离,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
    周二下午的辅导照常进行。图书馆里弥漫着比平时更浓的紧张气息,不少高三生都选择来这里做最后的冲刺。
    沈墨竹似乎并未受到月考压力的影响,依旧冷静得像一块淬炼过的寒铁。
    他快速检查了林隅安的复习进度,指出几个概念理解上的模糊点,然后开始系统性地帮他梳理可能会考到的综合题型。
    “这种力学综合题,通常会和能量守恒或者动量定理结合,”
    沈墨竹用笔尖点着卷子上的例题,声音压得很低,确保只有他们两人能听清,
    “关键是找准过程拆分点,列出每一个阶段的方程,再找联系……”
    林隅安听得极其专注,生怕漏掉一个字。他发现沈墨竹似乎对出题方向有种惊人的直觉,划定的重点和老师强调的部分高度重合,甚至更精准。
    讲到一半,沈墨竹忽然停下,从自己书包里拿出一个薄薄的透明文件袋,递给林隅安。
    “里面是几张典型的错题整理,还有几个容易忽略的公式变形和二级结论。”
    他的语气平淡无波,仿佛只是递过一叠普通的资料,
    “考前一晚看看,可能有用。”
    林隅安接过来,文件袋还带着对方书包里的微温。
    他打开看了一眼,里面是几张复印纸,字迹是沈墨竹的,但排版更紧凑,显然是特意筛选提炼过的“考前急救包”。
    这绝不是“顺手”就能整理出来的。
    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酸酸胀胀的。
    他抬起眼,看向沈墨竹,对方已经重新低下头,用笔在草稿纸上写着什么,侧脸线条冷峻,仿佛刚才那份沉甸甸的心意与他无关。
    “谢谢……”林隅安的声音有些哑,他知道这两个字太轻,根本无法承载这份细致周全的关照。
    沈墨竹笔尖未停,只是极轻地“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辅导结束时,外面天色已经暗透。
    两人收拾好东西,一前一后走出图书馆。
    深秋的夜风带着沁骨的凉意,吹散了白日的躁郁。
    走到分岔路口,沈墨竹习惯性地要往宿舍楼方向走。
    “沈墨竹!”林隅安忽然叫住他。
    沈墨竹停下脚步,回过头。路灯昏黄的光线在他镜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点,看不清眼神。
    林隅安攥紧了书包带子,鼓足勇气问:“明天……考试,你……”
    他顿了顿,发现自己也不知道想问什么,只是想多说一句话,仿佛这样就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到多一点的力量和勇气,
    “你准备得怎么样?”
    问完他就后悔了。这问题蠢得可以,年级第一需要担心准备得怎么样吗?
    沈墨竹似乎沉默了一下,夜风吹动他额前细碎的黑发。
    他没有回答这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只是看着林隅安,声音在夜风里显得比平时更低沉清晰几分。
    “正常发挥就行。”
    他说,目光似乎穿透镜片,落在林隅安紧张不安的脸上,
    “你最近进步很大,思路清晰了很多。注意审题,计算细心。”
    他的话依旧简洁,没有半个字的安慰或鼓励,只是冷静地陈述他观察到的事实,给出最实用的建议。
    可就是这样平淡无奇的话语,却像一只沉稳的手,轻轻按在了林隅安慌乱躁动的心口,奇迹般地抚平了那些焦灼的褶皱。
    进步很大……思路清晰……他看得到。他一直在看。
    一股热流猛地冲上林隅安的鼻腔和眼眶,他慌忙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重重地“嗯”了一声。
    “走了。”沈墨竹收回目光,转身融入夜色。
    林隅安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宿舍楼门口,才慢慢抬起手,用力揉了揉发酸的鼻子。
    第二天,月考如期而至。
    考场里安静得只剩下笔尖划过答题纸的沙沙声,像无数春蚕在啃噬桑叶,透着一种令人心悸的专注。
    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窗,照亮空气中飞舞的细小尘埃,也照亮每一张或凝神思索或奋笔疾书的年轻面孔。
    林隅安深吸一口气,摊开卷子。
    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跳动,手心微微出汗。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扫过题目。
    忽然,他的心跳漏了一拍。
    那道压轴的物理大题,题型和受力分析过程,竟然和昨天下午沈墨竹最后重点给他梳理的那道题有七八分相似!只是换了几个数据和情境,核心的解题思路和关键的分段点几乎一模一样!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庆幸瞬间攫住了他。他几乎是屏住呼吸,努力回忆着沈墨竹当时的讲解,一步步开始分析、列式、计算。
    思路前所未有的顺畅,那些曾经拦路的绊脚石仿佛都被提前搬开了。
    他无法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是提前拿到了通关秘籍,虽然仍需自己努力,但方向清晰,信心倍增。他不止一次下意识地抬头,望向斜前方那个座位。
    沈墨竹坐姿笔挺,答题速度很快,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冷淡,仿佛只是在完成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座沉静的灯塔,无声地稳定着林隅安的心神。
    中间有一次,林隅安被一道化学选择题的选项迷惑,犹豫不决时,抬眼间,正好看到沈墨竹极轻微地动了一下左手手腕,指尖在桌沿某个方向点了点。
    动作快得如同错觉。
    林隅安却像被提醒了什么,猛地收回目光,重新审视那道题,很快排除了两个明显错误的干扰项,锁定了正确答案。
    交卷铃响的时候,林隅安堪堪写完最后一笔。
    他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打了一场硬仗,虽然疲惫,但浑身充满了某种激战过后的虚脱和畅快。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坐在座位上,看着监考老师收走卷子。
    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沈墨竹的背影。
    他正和隔壁班的学神低声交流着最后一道题的答案,侧脸在考后松弛下来的氛围里,似乎也柔和了那么一丝丝。
    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沈墨竹忽然转过头,视线越过攒动的人群,准确地找到了他。
    没有任何语言,没有任何表情。
    只是极短促的一次目光交汇。
    沈墨竹的眼神深邃平静,像一口古井,看不到底。
    但林隅安却仿佛从那短暂的凝视里,读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类似询问和确认的东西。
    是在问他考得怎么样吗?
    林隅安的心脏又不争气地加速跳动起来。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朝着那个方向,很小幅度地、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我考得还好。
    我没有浪费你的心血。
    沈墨竹似乎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唇角,那弧度极小,转瞬即逝,快得让林隅安怀疑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随即,他便转回头,继续和同学说话,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对视和那模糊的笑意从未发生过。
    但林隅安胸腔里那颗心,却为此久久无法平静。
    他独自走出考场,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
    他抬起头,眯着眼看着湛蓝高远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
    这一次,好像真的不一样了。
    不是因为可能提高的分数,而是因为那种被稳稳托住、被精准引导、被无声陪伴着打了一场胜仗的感觉。
    他知道,这一切,都源于那个人。
    那个看似冰冷,却为他暗中铺好了前路,在考场上依旧不忘给他细微提示的人。
    外冷内热的好人。
    林隅安在心里又一次重复了这个定义,但这一次,这个词却裹挟着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汹涌的热流,冲刷着他的心岸。
    他加快脚步,几乎是跑着冲向食堂——他得赶紧吃完饭,回去复习下一科。
    他不能停下,他得继续往前走。
    走向那个,似乎不再那么遥远的、有光的方向。
    辅导结束时,外面天色已经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