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夏末微光,你的影子(3)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9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手里那几页沈墨竹亲笔写的笔记,仿佛带着某种不真实的温度,熨帖着林隅安连日来因挫败而皱缩的心脏。
    他几乎是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将笔记工工整整地夹进最好的硬壳笔记本里,每晚睡前都要拿出来反复看上几遍。
    那些清晰到极点的步骤和批注,像一把精准的钥匙,一点点撬开了他脑子里那扇锈死的门。
    他按照沈墨竹的建议,翻出那本落了一层灰的《高考基础必刷2000题》,找到指定的页码,埋头做了起来。过程依旧不顺利,错题还是很多。
    但奇妙的是,这一次,对着那些红叉,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茫然和自我厌恶。
    他会下意识地去翻沈墨竹的笔记,对比着自己卡壳的地方和笔记上提示的“易错点”,往往能茅塞顿开。
    “哦,原来是这里定义域没考虑……”
    “这一步变形是为了凑那个公式……”
    一种模糊的、名为“思路”的东西,开始在他混乱的思维里慢慢滋生。
    周二下午放学,林隅安不再需要心理建设,几乎是掐着点,提前几分钟就到了图书馆的老位置。他甚至有点隐秘的期待。
    沈墨竹依旧准时,像精密校准过的仪器。
    他坐下,没有任何寒暄,直接翻开林隅安带来的习题册,目光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演算和修改痕迹。
    “先看你这几天的错题。”
    他言简意赅,手指点向一道林隅安反复涂改过的题目,
    “说说看,你最开始是怎么想的?”
    他的方式总是这样,不直接给答案,而是逼着林隅安自己去回溯和剖析错误的源头。
    林隅安深吸一口气,努力组织语言:
    “我……我看到函数里面有绝对值,就想把它去掉……分了情况讨论,但是……”他越说声音越小,自己也意识到其中的混乱。
    沈墨竹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等他磕磕绊绊地说完,才用笔尖在某个步骤上画了个圈:
    “这里,情况划分的依据错了。不是看x的正负,而是看整个表达式的正负。你混淆了。”
    他的指出一针见血,却不带任何嘲讽。
    接着,他顺着林隅安错误的思路往下推演了几步:
    “如果你按你这样分,接下来会得到……这个结果,但明显和题目条件矛盾。所以反过来证明,你最初的划分标准是错的。”
    林隅安恍然大悟,脸上有点烧,但更多的是豁然开朗的清明。
    “这类题,关键先找绝对值内部表达式的零点,用它来划分区间,再分别讨论……”
    沈墨竹开始讲解正确的解法,逻辑链条清晰无比。
    讲完一道,他又会找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让林隅安当场练手,在他演算时不动声色地观察,一旦发现思路有偏航的迹象,就及时用笔点一下草稿纸:
    “注意定义域。”
    “这里代入的是另一个区间公式。”
    林隅安发现自己竟然能跟上这种高效率的节奏。
    紧张感在一次次专注的思考和偶尔茅塞顿开的瞬间里悄然褪去。
    他开始习惯沈墨竹清冷的声线,习惯他身上淡淡的、像是洗衣液混合着阳光的味道,甚至习惯了他镜片后那双总是过于平静的眼睛。
    有一次,他鼓足勇气问了一个自己都觉得蠢到家的问题——一个关于初中就学过的公式变形。
    问完他就后悔了,恨不得把舌头咬掉,觉得自己浪费了学霸宝贵的时间。
    沈墨竹却只是抬眼看了看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然后拿起笔,在草稿纸的空白处,从最基础的代数运算开始,一步步推导给他看,直到那个公式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基础不牢,后续都会晃动。”
    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以后有这种模糊的地方,直接问。”
    林隅安愣愣地点头,心里那点窘迫被一种更汹涌的感激覆盖。
    他看着沈墨竹低垂着眼睫、专注演算的侧脸,忽然觉得,这座外人看来难以接近的冰山,内里或许是一片极其稳定而包容的海域。
    周四的辅导结束时,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
    图书馆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沈墨竹合上笔,看了眼窗外湿漉漉的夜色,又看了看林隅安身上那件看起来并不厚实的外套。
    “没带伞?”他问,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
    “啊?没……没事,雨不大,跑回去就行。”
    林隅安连忙说,一边手忙脚乱地收拾书包。
    沈墨竹没再说什么,自己也利落地收拾好东西。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图书馆,清冷的空气夹杂着雨水的湿意扑面而来。
    林隅安把书包顶在头上,正要冲进雨幕里,却听见旁边的人淡淡开口。
    “等一下。”他停住脚步,疑惑地转头。
    沈墨竹从自己那个看起来就很能装的双肩包侧袋里,拿出了一把折叠伞,黑色的,款式简单。
    他递向林隅安。
    “用吧。”
    “不用不用!”
    林隅安受宠若惊,连连摆手,
    “你你自己用,我真跑回去就行……”
    “我住校。”
    沈墨竹言简意赅地打断他,手还保持着递出的姿势,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平淡,
    “顺路回宿舍,淋不到。你回家路远。”
    林隅安愣住了。
    他没想到沈墨竹连自己走读都知道。
    是……老刘分组的时候说的吗?
    看着他犹豫,沈墨竹似乎微不可察地蹙了下眉,语气更淡了些:“明天辅导带回来就行。”
    话说到这个份上,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
    林隅安只好接过那把还带着对方体温余热的伞,手指碰到冰凉的伞骨,心里却莫名一烫。
    “谢……谢谢。”
    “嗯。”沈墨竹应了一声,拉上外套的兜帽罩在头上,朝他微一颔首,便转身步入了细密的雨丝中,身影很快模糊在路灯的光晕里。
    林隅安撑着那把黑色的伞,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
    伞很大,将他严实地笼罩其中,隔绝了外面的冷雨凄风。
    伞骨间似乎还残留着沈墨竹身上那种干净清冽的气息。
    他想起沈墨竹讲题时专注的侧脸,想起他递过笔记和伞时那双平静无波的眼睛,想起他那句“直接问”。
    外冷内热。
    这个词再次清晰地蹦进他的脑海,并且有了更实在的重量。
    他觉得沈墨竹真是个好人。一个表面冷冰冰,其实责任感极强、内心善良又体贴的好人。
    对自己这种拖后腿的学渣,都能付出这样的耐心和细致。
    一种混合着感激、崇拜和不想辜负对方辛苦的复杂情绪,在他心里迅速膨胀,几乎盖过了之前所有的自卑和忐忑。
    他握着伞柄的手紧了紧,脚步加快了些。
    得更加努力才行。
    至少……下次月考,数学不能再不及格了。
    不能再让“沈老师”的心血白费。
    雨点敲打着伞面,发出细密而安静的声响,像某种温柔的鼓励。
    路灯的光晕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拉长了他打着黑伞的身影,也照亮了前方似乎不再那么漆黑漫长的路。
    而他并不知道,那把伞,以及那句看似随意的“我住校,顺路”,又是某人计算了多少次、演练了多少遍的,“恰到好处”的温柔。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