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  第五章:治水蓝图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95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河工秘录》的出现,像一道光劈开了江南水患的迷雾。沈清辞将秘录中的内容誊抄多份,分发给熟悉水利的乡绅和老河工,连日连夜地研讨治水方案。苏晚则凭借对古籍修复的经验,辨认出秘录中几处模糊的批注,为方案添上了关键的一笔。
    议事的地点设在临时借用的乡绅别院,院里的石榴树开得正盛,火红的花瓣落在摊开的图纸上,平添了几分生机。
    “你们看这里,”沈清辞用朱砂笔在图纸上圈出一个位置,“秘录上说,清晏河下游的”回龙湾”其实是天然的滞洪区,只要在这里修一道分水闸,汛期时就能分流三成的洪水,减轻堤坝的压力。”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河工凑过来,眯着眼看了半晌,点头道:“沈状元说得是!老祖宗那会儿就说过,回龙湾像个大盆子,能装水!只是后来河道改了,这法子就没人提了。”
    “还有暗渠,”苏晚指着羊皮纸上的标注,“这些暗渠本是好东西,只是被柳巡抚改了道。我们可以按秘录上说的,把暗渠重新疏通,连接到城外的护城河,既能泄洪,又能灌溉城郊的农田。”
    众人纷纷点头,气氛越发热烈。这些被水患折磨了大半辈子的人,眼里终于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
    然而,方案好定,实施却难。柳巡抚虽然被御史台的人盯上,暂时被停职查办,但他多年经营江南,党羽众多,暗中使绊子的事没少做——要修分水闸,石料总是“恰好”短缺;要疏通暗渠,总有“不明身份”的人来捣乱。
    “这群人简直是丧心病狂!”青禾气呼呼地端来茶水,“昨天去拉木料的车,竟然被人在半路挖了坑,翻了!幸好没人受伤。”
    沈清辞的眉头紧锁:“他们是想拖到汛期来,让我们的计划泡汤。”他看向窗外,忧心忡忡,“离梅雨季节只有不到一个月了。”
    苏晚放下手里的秘录,沉吟道:“硬拼肯定不行,得想个办法让他们不敢再动手。”她忽然想起一件事,“我记得秘录里提过,苏家祖上曾在清晏河沿岸埋下十几块”镇水碑”,碑上刻着治水功臣的名字,也记着贪墨治水款项的罪人的劣迹。那些碑……会不会还在?”
    沈清辞眼睛一亮:“镇水碑?若是能找到这些碑,既能震慑那些宵小之辈,也能让百姓们更相信我们的决心!”
    “可碑埋在哪里呢?”青禾问道。
    “秘录里有标注。”苏晚翻开最后一页,上面果然画着十几处小记号,“都在河堤附近,用”水眼”的方位做了参照。”
    事不宜迟,沈清辞立刻召集人手,按照秘录上的标注去寻找镇水碑。苏晚则留在别院,整理后续的工程清单,两人分工明确,默契十足。
    三天后,消息传来——镇水碑找到了!一共十二块,每块都有一人多高,碑上的字迹历经风雨却依旧清晰,一半刻着“某某年,修堤有功,百姓感念”,另一半则刻着“某某年,贪墨工银,水毁七村,立碑警示”。
    沈清辞让人将其中一块最大的石碑立在了清晏河岸边,正对着曾经的巡抚府方向。百姓们闻讯赶来,看着碑上的字迹,想起这些年的水患之苦,无不唏嘘落泪。
    “原来以前也有贪官!”
    “难怪沈状元说不是天灾,是人为!”
    “谁要是再敢挡着治水,就是和我们过不去!”
    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自镇水碑立起后,那些暗中使绊子的人果然收敛了许多——谁也不想自己的名字,将来被刻在那警示的半边碑上,遗臭万年。
    治水工程终于得以顺利推进。沈清辞亲赴工地,和河工们一起搬石料、挖渠道,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苏晚则坐镇后方,调配粮草、清点物资,将繁杂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有时深夜,沈清辞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别院,总能看到苏晚留着的一盏灯,桌上温着的饭菜,还有她趴在图纸上睡着的模样——烛光落在她脸上,柔和了她的轮廓,让人心里暖暖的。
    他会轻轻为她披上外衣,然后坐在旁边,借着灯光继续研究图纸。偶尔苏晚惊醒,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便懂了彼此的心意。
    【叮——检测到治水工程顺利推进,民心凝聚,主线任务进度80%。】
    系统的提示音在苏晚脑海里响起时,她正和沈清辞站在刚修好的分水闸前。闸门由坚硬的青石雕琢而成,上面刻着《河工秘录》里记载的治水口诀,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再有半个月,就能全部完工了。”沈清辞看着闸门,语气里满是欣慰。
    苏晚点点头,看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清晏河,忽然想起了大胤王朝的萧烬。他此刻,是不是也在为他的江山百姓操劳?会不会偶尔,也会想起她?
    “在想什么?”沈清辞察觉到她的走神,轻声问道。
    “没什么,”苏晚回过神,笑了笑,“只是觉得,等水患解决了,江南一定会更美。”
    “会的。”沈清辞看着她,眼神温柔,“到时候,我陪你去天目山的”水眼”看看,那里的溶洞据说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像在唱歌。”
    “好啊。”苏晚点头应允,心里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
    她知道,每个世界的停留都是有限的。或许等这场水患彻底解决,她就要和这里告别了。
    但至少此刻,她想好好看看这烟雨江南,看看身边这个为了百姓福祉奔波的人,将这些温暖的瞬间,深深记在心里。
    梅雨季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天空又开始下起淅淅沥沥的雨。但这一次,江南的百姓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惶恐,眼里只有对未来的期盼。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