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贬官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19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自太祖皇帝刘彦建立大瀚七十六年来,政治清明,百姓和乐,天下大同。然动荡突然,景元帝早逝,只育皇子刘珩懿一人,太后章栀与司礼监掌印何振把持朝政。世称“章何专权”
德安三年七月十七日金銮殿内,气氛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来气,司礼监掌印太监何振宣读着圣旨
“御史大夫陈平献,身为臣子,本应忠君爱国,建言献策。然不识大体,妄议朝政,言辞过激,屡次触怒朕躬。念其忠心,今贬为陵安县令,以正朝纲。制书如右,符到奉行。陈大人,还不接旨?”
陈平献跪在下首,想着昨天自己只是屡行御史大夫监察的职责,上奏“官宦专权,外戚横行”。今天就被贬为县令,章栀和何振还真是狼狈为奸。
我朝危矣!
朝中积怨已久,早就不满章、何专权,如今又将一腔为国、直言上奏的陈平献贬为陵安县令,真是寒了忠臣的心
一瞬的安静过后,开始有一些不怕死的愣头青为陈平献求情
“陈大人为官多年为国为民,卑臣恳求陛下收回圣意,从轻处置”
“臣附议”
“哐”———
坐在上首一言不发的章栀猛地一拍龙椅,喝道:“不知规距,成何体统”
百官跪地高呼“陛下息怒”
忠臣难当啊!心存不甘啊!
大将军李易思虑片刻后站出列来,跪地抱拳,直视刘珩懿的眼睛,言辞恳切
“陈大人在其位谋其职,从职八年来鞠躬尽瘁,忠君忧民,臣恳求陛下从轻处置,莫要伤了忠臣的心”
刘珩懿哪里懂得官场的弯弯绕绕,只得把目光投向自己的老师于戚岳,他至今忘不掉父皇临终前紧紧握着他的手告诉他“父皇死后,要听左相的话”
于戚岳自是看出了小皇帝的窘迫,欲开口为好友陈平献辩解,却被何振捷足先登
“李将军是劝陛下朝令夕改,以失君威?尔等是要逼宫吗?”
“臣不敢”
“那李将军又是什么意思?”
李易本就是个武将,又是个口直的,不善说辞。被何振的话逼得无地自容、进退两难。何振见李易那鹌鹑样,也没为为难他,又将茅头指向了跪在地上的陈平献
“陈先觉,还不接旨?”
陈平献跪地叩首,
“臣遵旨”
何振缓步走下阶梯,略有深意的将圣旨放在陈平献接旨的手上,低声威胁
“这次李士升救不了你,于子晋也救不了你”
“退朝”
玄台山
一位仙风道骨的人侧躺在榻上,犹如一尊玉雕,手中还轻摇着蒲扇为自己纳凉,好不惬意,打了个哈欠漫不经心地询问
“徒儿,你来玄台几年了?”
坐在桌前研读着《礼记》的少年呆愣了一下,回答,“三年了”
那少年的眼眸似湖水清澈,身资如松,玉貌清扬,一颦一笑都惹人注目。一身青石色锦袍更显洒脱,笑起来如同春日里最和煦的阳光
“昨日为师夜观天象,算出你该下山回家了”
“师父,上次您这么说是为了买小贩的酒,上上次是想吃烧鸡,上上次是为了……”
陈杰翊说得正激烈,被庄君疾一把拦下
“好吧,为师实说,为师不想养一个张口白吃饭的了”
“得了吧,师父。我上山三年给你做了三年的饭,我都能去当御厨。总之,您就呼悠我了”
庄君疾无奈扶额:“给你准假,记得往南走哟!乖徒儿!”
经过几天快马加鞭的赶路,陈杰翊已经快到京城了,只是还不明白他这位难伺候师父为什么翩翩他往南走,去京城明明要北上啊?
作者闲话:
本章出场角色较多,多数角色安排了字,阅读起来会有些麻烦。感谢观看!﹋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