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第一笔工资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5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第二天,8点25分,梁小羽穿着明显宽大的黑色西装,准时出现在售楼处,他努力挺直腰板,试图撑起这身“行头”,正式开启自己的职场生涯。
工作内容比梁小羽想的要简单,也要更琐碎,接听源源不断的咨询电话,整理堆积如山的项目资料,一趟又一趟的带客户样板间,还得抽出空来去背王莉强调的讲解要点。
他就像一块沉默的海绵,笨拙却热情的投入工作,吸收知识,就连午休时,别人在休息室闲聊八卦,他都要捧着向李伟借来的那本销售宝典或者户型介绍资料,躲在角落默声背诵,同时他观察着刘静、李伟这些老销售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察言观色,如何将“欧式园林”、“学区潜力”、“低密度社区”这些唬人的词汇编织成诱人的蓝图。
他学得很慢,有时仍然显得笨拙,例如带客户去样板间走错方向,复印合同时页码搞混被王莉训斥,还有接电话时被客户刁钻的问题问得哑口无言,只能红着脸把电话转给其他销售。
又是紧张的挨过上午的磕磕绊绊,午休时间终于到了,小小的休息室弥漫着饭菜香和说笑声。刘静和李伟几个老销售凑在一起,边吃快餐边聊着昨天哪个客户犹豫不决错失了好房,语气里带着点过来人的调侃和自信。
梁小羽端着饭盒,默默走到远离他们的角落,又匆匆扒拉了几口,就从椅子底下抽出那本厚得像砖头的销售宝典,小心翼翼地摊在膝盖上翻看,窗外是盛夏刺眼的阳光,远处隐约还传来工地的打桩声响,他埋着头,手指无意识的揉搓书角。
“哟,小羽,这么用功呢?”李伟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拈着根牙签,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膝头的“砖头”,嘴角带着点似笑非笑:“其实看这些死的没什么用,关键得会看人下菜碟儿!你得把那些词儿,咱得变成人家脑子里想要的东西!懂吗?”
李伟拖过旁边一把椅子坐下,压低了点声音,“你看昨天刘静那单,那客户开始嫌贵,刘静咋说的?哥,您眼光真毒!这价格现在看是高点,可您想想,这可是海淀!边上就是规划中的市重点分校!您家孩子将来上学,得省多少心?一步到位!这钱不是花在房子上,是花在孩子前程上!你听听!”
李伟模仿着刘静那种为别人着想又带着点煽动性的语气,“这叫把学区优势换成人话说,还有上午做生意的那个小老板,嫌咱这儿偏,手里又没什么,我说啥?偏?!哥,北京这房价年年涨,这地界儿不说明年,下个月都有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价儿了!现在入手,到时候您就等着坐火箭吧!这不就把升值潜力变成真金白银了?”
梁小羽听得一愣一愣,那些他背得磕磕绊绊的词,在李伟嘴里仿佛有了魔力。
“变成客户想要的……”他喃喃地重复着,似懂非懂。
“对喽!”
李伟一拍大腿,“你得琢磨,人家掏几十万上百万,图啥?图安心?图面子?图孩子?图升值?你把纸上那些花里胡哨的词儿,往人家图的那东西上靠!靠得越紧,人家越觉得值!”
“慢慢悟吧!孩子,光傻背可不成。”李伟站起身拍拍梁小羽的肩膀,转身又加入了那边的八卦圈。
日子在忙碌和琐碎中继续。
梁小羽渐渐熟悉了工作流程,接电话不再结巴,记录信息更熟练,带看样板间也能磕磕绊绊但比较完整地介绍主要卖点了。
他依旧穿着那套宽大的西装,但似乎没那么别扭了,终于熬到发薪日,梁小羽的工资卡里打入了第一笔钱:底薪1200元,加上杂七杂八的补贴,到手1550元。
晚上回到地下室,他坐在吱呀作响的铁架床上,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那张窄窄的工资条,借着昏暗的灯光看了又看。
1550,这个数字沉甸甸的,却又轻飘飘的。
他拿出计算器,开始算账,房租300,必须交;预留350作为一个月最基础的生活费和伙食费,剩下900元,他准备周六的时候,去银行全部都汇给家里,补贴家用。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挣到的钱,虽然给家里寄去了大部分,但心里是暖的,满足的,可他又想到这点钱,在北京,连一场病都生不起。
母亲的药,更好的生活,似乎仍然遥不可及,他默默的把工资条揣回兜里,躺倒在床上,望着渗水斑驳的天花板,很久没有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