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高炉问世!钢铁洪流的序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484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长安,工部衙门。
气氛有些凝重。
太子詹事、新晋的暖冬先生顾朝辞,今日竟亲自来到了这里。他向工部尚书递上了一份奏折,奏请陛下准许他在城外皇家别苑,建造一座新式的炼铁高炉。
奏折上,顾朝辞用词大胆,声称此法一旦成功,可令钢铁产量和质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上数倍,甚至十倍!
工部尚书,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臣,捻着胡须,将奏折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他身边的几位工部官员,更是窃窃私语,脸上写满了不信。
“顾大人,炼铁之法,自古传承,皆是匠人师徒口传心授的经验之谈。您这奏折上所言,又是耐火砖,又是焦炭,还要建一座数丈高的大炉子……恕老夫直言,这……这有些过于骇人听闻了。”工部尚书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质疑。
另一位官员更是直接说道:“顾大人在格物致知上确有天赋,无论是新纸还是蜂窝煤,都利国利民。可这炼铁,乃国之根本,非同儿戏。若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最终却一无所获,恐怕不好向陛下交代啊。”
他们的话语里,有谨慎,有怀疑,也有一丝文人对于工匠之事的天然轻视。
在他们看来,顾朝辞一个文官,就算再天才,也不可能懂得炼铁这种复杂的专门技术。
顾朝辞对此早有预料,他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说道:“各位大人的顾虑,朝辞明白。纸上谈兵,终觉浅。正因如此,朝辞才恳请陛下恩准,先行试造。所有耗费,皆可从东宫产业的盈利中支出,绝不动用国库一分一毫。若事不成,所有罪责,由朝辞一人承担!”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将所有人的退路都堵死了。
奏折很快呈到了李世民的案头。对于这位总能给自己带来惊喜的年轻人,李世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他大手一挥,准了!不仅准了,还特批了城外一处废弃的皇家别苑作为场地,并派遣了一队禁军护卫,以示恩宠。
消息传出,魏王李泰再次成了全长安的笑柄。他刚刚在经济上被顾朝辞的奢侈品营销和民生工程两连击打得晕头转向,现在对方又开始进军他完全陌生的工业领域了。
他只能暗中诅咒顾朝辞失败,除此之外,毫无办法。
接下来的一个月,长安城外的皇家别苑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顾朝辞几乎是吃住在了那里。他亲自画出图纸,指挥工匠们用特殊的黏土混合石英砂,烧制出能够承受超高温的耐火砖。
他指导人们建造高大的、拥有内外两层炉壁的炉身,并在底部留出铁口和渣口。
最关键的,是他引入了两项革命性的技术。
第一,是鼓风机。他设计了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大型木制活塞式鼓风机,能够提供持续而强劲的气流,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人力皮囊。
第二,是焦炭。他教工匠们建造闷窑,将煤炭隔绝空气加热,去除其中的杂质,得到质地坚硬、燃烧热值极高、几乎无烟的焦炭,用以代替传统的木炭。
工匠们起初对这位年轻大人的奇思妙想充满了疑虑,但顾朝辞总能用最浅显的道理和精准的数据说服他们。
他没有丝毫官架子,亲自下到泥地里,和工匠们一起测量、计算,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他的专业和亲和,逐渐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终于,在无数人怀疑的目光中,一座高达三丈、外形奇特的庞然大物,在别苑的中心地带拔地而起。
它就是大唐的第一座,也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高炉。
开炉当天,李世民在李承乾和一众文武大臣的陪同下,亲临现场。魏王李泰也黑着脸跟在后面,他倒要亲眼看看,顾朝辞如何收场。
当顾朝辞下令点火,水力鼓风机开始隆隆作响,将强劲的风流送入炉膛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焦炭在炉内熊熊燃烧,发出沉闷的咆哮,整个高炉都仿佛一头苏醒的巨兽。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炉温不断攀升。站在高炉附近,甚至能感受到一股灼人的热浪。
“陛下,可以开铁口了。”顾朝辞对李世民躬身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
两名最强壮的工匠,用长长的铁钎,奋力凿开了炉底的铁口。
下一刻,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道比太阳还要璀璨夺目的金红色铁水,如同一条愤怒的火龙,从铁口中咆哮着奔涌而出!
它带着万钧之势,顺着预先挖好的泥槽,流向一旁的沙模。那炽热的光芒,亮瞎了所有人的眼,让天地都为之失色!
在场的文武百官,何曾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
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张大了嘴巴,连话都说不出来。李泰更是面如死灰,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他知道,他又输了。
铁水很快冷却成型,一排排整齐的铁锭,散发着惊人的热量。工部的官员立刻上前,进行检测。
结果很快出来,禀报的官员声音都在发抖:“启禀陛下!此炉……此炉一次出铁,可得生铁近万斤!是、是过去最大铁坊单次产量的十倍不止!”
“质量如何?”李世民的声音也带着一丝不易察qPCR的激动。
“回陛下,此铁杂质极少,质地远胜从前!若以此铁炼钢,百炼钢的锻造时间,至少可以缩短七成!”
全场死寂,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惊叹!
产量十倍!时间缩短七成!这两个数字,代表着什么,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
这意味着大唐的军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装备上更多、更好的武器和铠甲!这意味着大唐的国力,将迎来一次飞跃性的提升!
李世民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走上前,亲自拿起一把刚刚用新钢淬火、紧急打造出来的横刀。刀身在阳光下流淌着一层幽冷的光泽。
“拿朕的佩刀来!”
侍卫恭敬地呈上李世民的御用佩刀,那已是当世顶级的百炼钢作品。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双手持新刀,猛然斩下!
“当啷!”
一声脆响,那把陪伴李世民多年的御用佩刀,竟如朽木般被应声斩断!断口平滑如镜!
“好!好刀!”李世民仰天大笑,声震四野,“好一个国之重器!”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顾朝辞,当场下令:“传朕旨意!封顾朝辞为工部侍郎,加封兴业县侯!专司全国炼铁事宜,各地官府必须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顾朝辞躬身谢恩。
基操,勿6。这才哪到哪,不过是把科技树从青铜时代点到了铁器时代巅峰而已。
接下来,就是把整个大唐的战争机器,升级到蒸汽时代前的巅峰!板甲、马镫、重骑兵……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钢铁产量即将迎来井喷式的增长,东宫的地位,乃至整个大唐的国力,都将因此而改变。然而,顾朝辞知道,他的对手魏王李泰,绝不会就此坐以待毙。
在技术上被彻底碾压之后,李泰必然会转向更阴险、更毒辣的手段。他无法在明面上竞争,便只能在暗中布局。
一场围绕着钢铁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经济战争,即将打响。魏王李泰,正在暗中联络朝中掌管盐铁专卖的官员,企图从最基础的环节,卡住顾朝辞这条钢铁巨龙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