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帝王之术,藏于鞘中的利刃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30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夜色如墨,莱国公府内灯火通明,却异常安静。
    顾朝辞坐在返回的马车里,脑海中还在不断复盘今日在东宫发生的一切。从急中生智的岁岁平安,到舌战王德,再到最后与李世民的惊心动魄的问对。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之上。
    他知道,自己今天赌赢了。不仅在千古一帝面前刷了个脸熟,还成功地将聪慧机敏的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
    但同时,他也明白一个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马车在国公府门前停下,管家早已恭候多时,眼神中带着几分探寻和担忧。显然,宫里发生的事情,已经以某种渠道传了回来。
    “父亲在书房等您。”管家低声说道。
    顾朝辞心中一凛,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他的父亲,顾玄章,当朝的莱国公,一位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宿将。
    与爷爷顾君德的张扬不同,顾玄章性格沉默寡言,平日里在朝堂上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像一块沉默的石头。但顾朝辞从融合的记忆中知道,这块石头,坚硬无比,而且看得比谁都透彻。
    穿过回廊,来到书房门前。烛光从门缝里透出,将一个魁梧的身影投射在窗纸上。
    顾朝辞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父亲。”
    书房内,没有他想象中的怒火。顾玄章正背对着他,擦拭着一柄悬挂在墙上的横刀。那柄刀,刀鞘古朴,却掩不住森然的杀气。
    “回来了。”顾玄章没有回头,声音低沉而平稳。
    “是。”
    “今天在东宫,你很威风。”
    顾玄章的语气毫无波澜,但顾朝辞却听出了一丝冰冷的寒意。他知道,父亲生气了,而且是真正的生气。
    “砰。”
    顾玄章将横刀重重地插回刀鞘,发出一声闷响。他转过身,一双鹰隼般的眸子,死死地盯住了顾朝辞。
    “你可知罪?”
    没有问过程,没有问缘由,一开口,就是定罪。
    顾朝辞毫不犹豫,双膝跪地,沉声道:“孩儿知罪。”
    顾玄章冷冷地看着他:“说,罪在何处?”
    “孩儿之罪,在于锋芒太露。”顾朝辞低着头,诚恳地说道,“今日之事,本可有更圆融的处理之法。孩儿却选择了最冒险、最惹眼的一种。逞一时之智,却将自己和家族置于风口浪尖,此为不智,亦为不孝。”
    他没有为自己辩解半句。因为他知道,在顾玄章这种人面前,任何辩解都是苍白的。只有最深刻的认知,才能换来真正的交流。
    果然,听到他的回答,顾玄章眼神中的寒意稍稍退去了一些。
    他拉过一张椅子,坐了下来,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
    “你以为,陛下真的相信了你那套”祥瑞”的说辞?”
    “不信。”顾朝辞答道,“陛下乃千古圣君,洞若观火。他只是在借此事,敲打太子,同时……也在观察孩儿。”
    “那你可知,陛下最后为何不罚你,反而赞你?”
    “因为……”顾朝辞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因为孩儿展现出的价值,暂时盖过了风险。一个聪明的、能为太子查漏补缺的伴读,对陛下而言,是有用的。所以,他容忍了孩儿的这点小聪明。”
    顾玄章的眼中,终于露出了一丝赞许。
    他没想到,自己这个七岁的儿子,竟然能将帝王心术看得如此透彻。
    “你明白就好。”顾玄章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我们顾家,功高,位显,本就是众矢之的。你爷爷性子张扬,那是开国之时,陛下需要他这样的猛将去冲锋陷阵。而现在,天下已定,陛下需要的,是藏于鞘中的利刃,而不是一柄时刻闪烁着寒光的凶器。”
    他指了指墙上的横刀:“刀,在鞘中,才有威慑。一旦出鞘,见了血,要么伤敌,要么……伤己。”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顾朝辞因为今天成功而燃起的些许得意。
    他这才深刻地体会到,在这个世界生存,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危险。
    这不是责备,这是教导。是来自一位深谙官场生存法则的父亲,对自己唯一的儿子的保护和敲打。
    一股暖流,涌上顾朝辞的心头。穿越而来,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亲情。不是记忆中的片段,而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关怀。
    “父亲教训的是。”顾朝辞真心实意地叩首,“孩儿今日,确实孟浪了。”
    顾玄章站起身,将他扶了起来,叹了口气:“你天性聪慧,这是好事。但这份聪慧,需要有东西来引导和约束。否则,只会成为催命符。”
    他看着顾朝辞,问道:“你最后回答陛下的那个民生问题,又是如何想的?”
    顾朝辞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最后一次考校。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将自己当时对李世民的回答,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他提出的方案,核心是以工代赈和发行官债,这些超越时代的理念,让顾玄章听得眉头紧锁。
    “……孩儿以为,单纯的开仓放粮,只能解一时之急,更容易滋生懒惰和贪腐。不如组织灾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官府发给足以糊口的口粮和微薄薪酬。如此,既救了灾,又完成了基础建设,还能避免流民生乱,一举三得。至于府库空虚,可以效仿民间借贷,由朝廷出面,向世家大族和富商发行国债,许以利息,约定年限归还。如此,既能解燃眉之急,又能将豪强之财,化为国用……”
    当顾朝辞说完,整个书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顾玄章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复杂到了极点。震惊、怀疑、欣慰、担忧……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这些想法,已经不是聪慧可以解释的了,这简直就是……天生的宰相之才!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顾玄章的声音有些干涩。
    顾朝辞知道不能暴露太多,只能半真半假地说道:“孩儿平日里喜欢看些杂书,加上……自己胡思乱想罢了。今日在陛下面前,也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
    顾玄章盯着他看了许久,最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没有再追问,而是做出了一个决定。
    “你的聪慧,不能再靠自己胡乱摸索了。”他沉声道,“你需要一位真正的老师,来为你打下根基,教你为学,更教你为臣之道。”
    他走到书桌前,提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
    “明日,我便带你去拜访此人。他若肯收你,你的未来,方能行稳致远。”
    顾朝辞凑过去一看,只见纸上写着两个古朴的篆字——
    孔颖达。
    当朝大儒,国子监祭酒,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之一,也是《五经正义》的总编纂官。
    顾朝辞心中巨震。他知道,父亲已经完全认可了他,并且开始为他的未来,铺下第一块,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