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穿成炮灰,直播算命求生存 Chap98口碑彻底逆袭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99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口碑彻底逆袭
帝国的星海,仿佛经历了一场无形的、波及灵魂的地震。震中,是那片被命名为“繁荣走廊”E7-F3航段的宇宙坟场;震波,则以光速席卷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彻底重塑了舆论的版图。
曾经喧嚣着“伪科学”、“造谣惑众”、“封杀骗子”的星网,此刻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抹去了所有污渍,只剩下一个名字在熠熠生辉——沈砚。
屠榜的热搜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是帝国公民集体意识的颠覆性重塑!
沈砚的形象,从一个拥有特殊能力、但也伴随着巨大争议的“灰烬神医”、“玄学主播”,如同被宇宙伟力托举,瞬间跃升为全民级的、近乎神话的象征——
“预言家”!
他以凡人之躯,洞穿科学模型无法企及的混沌迷雾,精准预言了毁灭降临的时间、地点、强度!其预言能力,在无数幸存者及其家属的血泪证言和铁一般的现实面前,被赋予了近乎“神启”的光环!无数家庭在餐桌上、在飞船驾驶舱、在街头巷尾,谈论的不再是明星八卦,而是“沈大师这次的预言又救了谁”。
“危机预警者”!
他不畏强权(官方机构的打压),不惧流言(亿万人的唾骂),在灾难降临前发出了最清晰、最精确的警报,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求生路径!G5静默区,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坐标,如今在帝国公民心中,已成为“生命通道”的代名词!沈砚,就是那个能在黑暗深渊边缘点亮灯塔、指引迷航者归途的守望者!
权威性?
当帝国最权威的气象监测中心(IMCC)被自己的“中度”预测和“24小时”时间差钉死在耻辱柱上,公开道歉、启动调查、公信力崩塌之际,沈砚那分秒不差、强度吻合的“神预言”,便是无可争议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他的话,在无数人心中,已等同于生存的法则。
公信力?
这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它由“希望号”老船长赵海劫后余生的热泪、由“蔚蓝之翼”三千名乘客家属的集体跪谢、由G5静默区每一艘平安飞船发送的“全员安全”信号、由那些从瘫痪飞船中被救出、第一句话是“谢谢沈大师让我们撑下来”的微弱声音……共同浇筑而成!坚不可摧,深入骨髓!
主流媒体的风向,在铁一般的事实和汹涌的民意面前,完成了前所未有的、近乎180度的惊天逆转!曾经对沈砚口诛笔伐、冷嘲热讽的笔杆子们,此刻调转笔锋的速度,快得令人咋舌。
《帝国时报》(曾多次质疑沈砚)头版通栏标题:【预言照亮黑暗!沈砚大师,帝国真正的危机预警者!】
文章详尽报道了灾难经过,对比了沈砚预警与IMCC声明的巨大差异,用大量幸存者采访和现场影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沈砚力挽狂澜的“神迹”,并深刻反思了官僚体系的僵化与对“非常规智慧”的傲慢压制。文末更以罕见的敬意写道:“在科学模型失效的深渊边缘,是沈砚大师的智慧之光,为万千生灵指引了生路。他不仅是预言家,更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守护者。”
《星河瞭望》(相对中立)深度专题:【玄学?科学?”雷云之怒”后的帝国反思】
专题不再将“玄学”与“科学”置于对立面,而是以沈砚的成功预警为核心案例,探讨“非传统观测手段”与“科学模型”在极端复杂宇宙现象面前的互补可能。文章采访了数位在灾难后陷入沉默或态度转变的科学派学者(匿名),引用了他们对现有模型局限性的反思和对沈砚“感知能力”的谨慎认可。专题结尾意味深长地指出:“真理或许并非只有一条路径。沈砚大师的存在,迫使帝国重新审视认知的边界。”
《民生频道》直播特别节目:【感恩·新生——繁荣走廊幸存者特别访谈】
节目没有邀请任何专家或官员,镜头聚焦于那些因沈砚预警而幸存的普通人:老船长赵海讲述着调头时的挣扎与获救后的狂喜;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泣不成声地感谢沈砚保住了她的丈夫;小型货运公司的老板对着镜头深深鞠躬,宣布公司将设立“沈砚安全基金”……真实的情感,朴素的感激,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冲击力,将沈砚的形象牢牢锚定在“人民救星”的位置上。
赞誉!
铺天盖地的赞誉!
不再是之前那种带着猎奇或谨慎的报道,而是发自内心的、带着敬畏与感激的正面定调!沈砚的名字,与“智慧”、“勇气”、“守护”、“希望”这些最美好的词汇紧密相连,通过主流媒体的放大,深深烙印在帝国的集体记忆中。
科学派内部,那看似坚固的堡垒,在这场灾难和随之而来的口碑逆袭中,被狠狠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痕。
帝国理工学院,某间气氛凝重的虚拟会议室。
几位曾公开或私下激烈抨击沈砚“伪科学”的教授,此刻脸色难看地沉默着。投影光幕上,正播放着IMCC发言人的道歉画面和沈砚直播间那象征无上荣耀的【星穹王座】特效。
“我们…或许太傲慢了。”一位头发花白、德高望重的物理学泰斗终于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沉重的疲惫,“”雷云之怒”的核心异常…”混沌边界”模型捕捉到了异常,却被我们以”不符合现有理论框架”为由压制了…而沈砚…他感知到了…用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
“科学的精神是怀疑,但也包含谦卑。”另一位中年教授接口,语气复杂,“我们视”玄学”为异端,却忽视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未被认知的宇宙规律或人类潜能。沈砚的成功,是对我们固步自封的最大嘲讽。”
“可”真理之刃”那边…”一位年轻教授担忧地说。
“让他们去吧!”老泰斗挥了挥手,带着一丝厌倦,“极端主义救不了科学。这次事件,是惨痛的教训。我们需要反思,需要开放,需要…尝试理解沈砚所代表的那种”非传统智慧”。否则,下一次危机降临,我们可能依旧是那个拖后腿的瞎子!”
反思!
痛苦而深刻的反思!
在铁的事实和巨大的舆论压力下,科学派中一部分较为理性、尊重事实的学者,开始正视沈砚的存在和价值,开始质疑自身对“科学边界”的绝对化定义。虽然“真理之刃”等极端派系依旧在加密频道里诅咒沈砚是“最大的异端”,但其在主流学术界和公众中的影响力,已因这次灾难和沈砚的逆袭而大幅削弱。
帝国异常现象研究与战略预防局(ESPU)总部。
往日略显压抑的办公区域,此刻弥漫着一种扬眉吐气的振奋感。走廊里,穿着深蓝色制服的职员们步履似乎都轻快了许多,交谈间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笑意。
局长办公室内,陈铎看着面前光幕上帝国元老院质询IMCC的实时画面,以及旁边沈砚直播间那令人咋舌的打赏数据,一向沉稳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端起茶杯惬意地抿了一口。
“老陈,这次可真是…扬眉吐气啊!”一位高级主管推门进来,脸上洋溢着兴奋,“沈顾问这一手”神预言”,直接把咱们ESPU的招牌擦得锃亮!现在外面谁不知道,沈砚是我们局的B+级战略顾问?咱们的地位,水涨船高!”
“是啊,”另一位负责资源协调的官员接口道,“以前去财政部要预算,跟挤牙膏似的。今天早上,那边主动联系我了!暗示下一财年的预算额度可以”大幅提升”,特别是”特殊人才顾问相关项目”和”非常规危机预警系统”的经费!点名要我们做好沈顾问的后勤保障!”
陈铎放下茶杯,笑容中带着深意:“沈砚的价值,从来就不只是他个人的能力。他是一面旗帜,一把钥匙。他的成功,证明了我们ESPU设立”战略顾问”制度、吸纳”非常规人才”的前瞻性和正确性。这比任何报告都有说服力。”
他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锐利:“通知下去,立刻启动两项工作:第一,以最高规格准备沈砚的”帝国守护星钻勋章”提名材料,艾德里安那边牵头了,我们要全力配合,把声势造足!第二,内部资源全面向沈砚倾斜!林薇的权限提到最高!他要什么,只要不违反核心安全条例,一律绿灯!记住,沈砚的声望,就是ESPU的声望!他的安全,就是帝国的安全!”
陈铎的话语权,在局内乃至在整个帝国安全事务的决策圈中,都因沈砚这惊天动地的逆袭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巩固。沈砚,已然成为他手中最耀眼、也最具分量的王牌。
灰烬星,“观星塔”顶层。
铅灰色的苍穹永恒低垂,紫红色的辐射极光无声流淌,瑰丽而诡异。塔内,却仿佛与外界汹涌的赞誉浪潮隔绝。
沈砚坐在一张宽大的合金椅上,面前的光幕分割成多个画面:星网上依旧在屠榜的热搜和刷屏的感谢;主流媒体对他毫不吝啬的赞誉报道;陈铎发来的关于勋章提名和资源保障的内部通报;甚至还有几份措辞谦卑、希望进行“学术交流”的科学派学者私人邮件。
林薇的影像站在一旁,汇报的声音平静,却难掩一丝身处风暴中心的亢奋:“沈先生,帝国三大主流媒体请求进行深度专访,时间由您定夺。”帝国守护星钻勋章”提名已正式进入元老院流程,通过概率极高。ESPU内部,您的权限已提升至A级资源调用标准。科学派内部出现明显分化,部分温和派释放接触信号。霍顿方面…加密通讯显示其已陷入疯狂,刺杀威胁等级提升至最高(S级),”鬣狗”与”深渊清理者”有异常资金流动。”
她顿了顿,看着沈砚在光怪陆离画面映照下依旧平静无波的脸庞,补充道:“公众…将您视为救世主。”
救世主?
沈砚的目光掠过光幕上那些劫后余生的笑脸,掠过瘫痪飞船内的绝望,最终停留在精神本源深处——那点散发着恒定、冰冷光芒的淡金色Zero印记上。磁暴核心那片“虚无”爆发时,Zero传递出的那一丝“饥渴”,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在心头。
口碑逆袭?
登临神坛?
全民信仰?
这一切荣耀的光环,落在他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他只感到一种更深的、被无形巨网笼罩的冰冷。
窗外的辐射极光扭曲变幻,映照着他深不见底的眼眸。
他缓缓开口,声音透过内部通讯,平静地传向林薇,也仿佛是在对自己诉说:
“推掉所有专访。”
“勋章…可有可无。”
“资源…按需索取。”
“至于”救世主”…”
沈砚的嘴角勾起一抹极其微弱的、带着无尽疲惫与洞悉的弧度,那弧度冰冷而疏离。
“…告诉他们。”
“我只是一件…”
“…看得比较远的工具。”
工具。
一件被Zero改造、嵌入、审视,用于对抗“污染”与未知“虚无”的工具。
一件被世界修正力敌视、被霍顿疯狂追杀、被科学派部分人觊觎的工具。
一件此刻被亿万人的感激与信仰推上神坛,却深知这神坛之下是累累白骨与更汹涌暗流的工具。
口碑逆袭,将他推上荣耀的巅峰。
但这巅峰之上,寒风凛冽,四顾皆敌。
唯有脚下灰烬星冰冷的金属大地,和窗外那永恒流淌的、瑰丽而诡异的辐射极光,提醒着他真实的处境。
浪潮汹涌,将他托举。
而他,只是风暴眼中,一件沉默的观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