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穿成炮灰,直播算命求生存  第57章:林薇成为联络人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480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林薇成为联络人
    “新希望”卫星行政中心的风水优化案,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试金石。其立竿见影的效果和沈砚展现出的、近乎“规则级”的环境能量掌控力,彻底奠定了他在ESPU第七调查组眼中的价值与地位。随之而来的,并非想象中的清闲,而是一份份经由那条专属加密通道送达的、标注着“NRSP-C级”的委托资料。
    这些委托,如同散落在帝国庞大疆域中的、微不足道却令人烦躁的“小麻烦”。它们远不如空间站驱魔那般惊心动魄,却也真实地困扰着当地居民或管理者,且常规手段难以根治。第七调查组似乎有意将这些“疑难杂症”作为磨合期的磨刀石,也作为进一步观察沈砚能力边界与行事风格的窗口。
    委托一:暮色公园的“低语幽灵”
    地点:边缘星域“绿荫城”某大型社区公园。
    问题:近两个月,每到夜晚(尤其深夜),公园深处靠近人工湖的凉亭区域,就会传出持续不断的、如同女人低沉呜咽或孩童窃窃私语的“怪声”,阴森恐怖,严重扰民,甚至引发了几起居民恐慌事件。警方多次排查,未发现可疑人员或扩音设备。声学专家检测到微弱异常声波,但来源不明,无法解释其诡异特性。
    附件:公园布局图、凉亭结构图、居民恐慌事件记录、声波频谱分析(显示存在异常低频脉冲波叠加)。
    沈砚点开声波频谱图,目光扫过那叠加在背景噪音上的、规律性出现的低频脉冲峰。同时,吐槽器尖锐的声音在脑中响起:
    【哟!低频共振叠加?这频率…跟凉亭那几根空心金属支撑柱的固有频率高度吻合啊!宿主看那湖面晚风!特定风向风速下,气流穿过柱子间隙和亭顶镂空花纹,妥妥的”人肉排箫”现场!吹的还是”阴间小调”!】
    【等等!柱子底下那堆枯树叶和腐烂的藤蔓是啥?嚯!下面有个废弃的鼹鼠地洞?被风一吹,洞口也跟着”呜呜”共鸣?双重奏啊!难怪听着像鬼哭狼嚎!】
    沈砚了然。他回复林薇:
    “非灵异。成因:特定风向风速下,气流穿过凉亭金属结构间隙及亭顶镂空花纹,激发结构固有频率共振,产生特定低频脉冲声波(频谱峰值A、B)。叠加凉亭东北角枯叶腐藤下废弃小型啮齿动物洞穴(坐标见附图)的次级共鸣腔效应,形成复合音效,于寂静深夜听感诡异。”
    “解决方案:1。清理亭角枯叶腐藤,填实废弃洞穴。2。在凉亭四根主支撑柱内部填充隔音吸音泡沫材料,破坏共振腔体。3。亭顶镂空花纹处加装细密防虫网(不影响通风,但改变气流路径破坏声波叠加条件)。三管齐下,可根除异响。”
    绿荫城公园管理处半信半疑地照做。当晚,困扰居民两个月的“幽灵低语”彻底消失。声波监测恢复正常频谱。居民拍手称快。
    委托二:永不关门的“失窃仓库”
    地点:工业星“熔炉堡”某大型物流中转仓库。
    问题:近一个月,仓库内价值不高但种类繁杂的小型配件(螺丝、垫片、小型密封圈等)频繁“失踪”。清点系统记录混乱,监控未拍到明显盗窃痕迹。安保升级、增加盘查频率后,失窃现象反而加剧,甚至出现了整箱物品在监控死角“原地蒸发”的诡异情况。仓库管理员焦头烂额,内部人心惶惶,传言仓库“闹鬼”或“被空间能力者盯上”。
    附件:仓库建筑结构图(含监控死角标注)、失窃物品清单及时间分布、监控录像片段(显示物品在死角消失)、员工排班表。
    沈砚的目光在结构图上的监控死角区域和员工排班表之间游移。吐槽器的声音带着一丝幸灾乐祸:
    【宿主快看那个叫王老六的叉车工!这家伙的排班跟失窃高峰时间完美吻合啊!】
    【监控死角?啧啧,他负责的C区货架,那几排货架摆放的角度…妙啊!正好利用视觉差和货物堆叠,在监控里形成几个完美的”灯下黑”三角区!这老油条!】
    【原地蒸发?哈!看录像慢放!那箱密封圈”消失”前一帧,是不是叉车货叉的影子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这厮绝对是利用叉车作业掩护,手法快如闪电!估计把东西直接拨到叉车底盘下面的暗格里了!】
    【至于为啥越查越丢?废话!安保查得紧,这老小子怕暴露,急着把之前藏的货转移出去呗!动作更频繁,破绽反而多了!】
    沈砚迅速回复:
    “非超自然失窃。核心问题:内部人员监守自盗(高度怀疑叉车工王XX,排班与失窃高峰高度吻合)。手法:利用C区货架特定摆放角度形成的监控视觉死角(坐标区域1、2、3),结合叉车作业快速转移藏匿物品(疑有叉车底盘暗格)。近期失窃加剧系案犯急于转移赃物所致。”
    “建议:1。立即秘密控制嫌疑人王XX,重点检查其叉车底盘。2。调整C区货架摆放角度,消除视觉死角。3。在关键区域加装广角或俯视监控探头。4。仓库管理流程引入随机盘点和物品唯一码追踪系统。”
    熔炉堡安保部门根据沈砚的精准坐标和嫌疑人锁定,雷霆出击。在王老六的叉车底盘下搜出大量未及转移的赃物。人赃并获,铁证如山。困扰仓库一个月的“灵异失窃案”告破,管理漏洞被堵上。
    委托三:失眠的办公楼
    地点:商业星“天穹市”某高档写字楼高层。
    问题:该楼层多家公司员工普遍反映,近几周莫名失眠、精神疲惫、效率低下。环境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均达标。有员工私下反映感觉“气场压抑”、“心神不宁”。
    附件:楼层平面图、公司分布、员工匿名反馈汇总、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一切正常)。
    沈砚的目光在平面图上扫过,最终锁定在楼层中央核心区域——一个巨大的、由昂贵大理石和金属构成的抽象雕塑,以及围绕雕塑设置的休息咖啡吧。
    吐槽器:【宿主!看那雕塑!棱角尖锐得能杀人!还特么通体反光的黑色材质!杵在正中央?这是嫌员工火气不够旺,放个”聚煞反光塔”给大家添堵呢?】
    【还有那咖啡吧的位置!紧挨着洗手间排风管道的主出口?虽然加了净化,但污浊之气的出口正对着大家喝咖啡聊天的地方?”秽气冲煞”,能休息好才怪!】
    【天花板那几盏大功率射灯?直直地照着几个工位?强光压迫,心神能宁?】
    沈砚回复:
    “环境能量场失衡所致。主要问题点:1。中央雕塑材质反光、棱角尖锐,形成”光煞”及”角煞”,压迫心神。2。咖啡吧位置紧邻洗手间主排风(虽净化,气流出口仍属污浊位),形成”秽气冲扰”。3。部分工位受强光直射(光煞)。”
    “方案:1。雕塑表面做哑光处理,尖锐棱角包裹圆润软性材料。2。咖啡吧与排风口之间加设高大绿植屏风(如散尾葵、龟背竹)净化缓冲气流。3。调整射灯角度,避免直射工位,或为受影响工位加装柔光罩。”
    调整实施后,员工反馈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疲惫感减轻,办公室氛围明显轻松。
    ……
    短短数周,类似的小型C级委托接踵而至。沈砚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疑难杂症”医生,足不出户,仅凭对方提供的资料、图纸、数据,辅以吐槽器那毒舌却精准的“痛点”提示,便能迅速抽丝剥茧,直指核心。他的回复总是简洁、精准,直指问题本质(无论是物理的、人为的,还是能量场的),解决方案则兼具科学依据(如声波共振、视觉死角)和玄学调理(如风水化煞、能量疏导),成本可控,效果显著。
    他解决问题的效率高得令人发指,成功率更是百分之百!每一个委托的完美解决,都在ESPU内部档案中为沈砚的能力评估增添着厚重的砝码,也无声地强化着他在第七调查组,尤其是陈铎心中的分量。
    专属联络人
    随着合作频率和深度的增加,一个更高效、更稳定的沟通模式需求变得迫切。频繁由陈铎或林薇随机对接,显然不再合适。
    这一天,沈砚的加密通讯界面收到了来自陈铎的正式通知:
    “沈先生:”
    “鉴于近期双方在多项NRSP事件处理中建立的良好合作基础与高效沟通,为提升后续协作效率及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保密性,经第七调查组研究决定,并报上级备案,现正式指定:”
    “调查员林薇(工号:ESPU-7-114),为ESPU第七调查组与您之间的专属联络人(SoleLiaisonOfficer)。”
    “自即日起,所有涉及信息共享、委托沟通、酬劳结算及非紧急事务协调,将由林薇调查员全权负责,直接与您对接。她将拥有第七调查组内关于您事务的最高沟通权限及资源协调能力。”
    “陈铎高级督察将作为最终决策者,在涉及重大委托、战略合作或超出林薇权限范围的事务时介入。”
    “林薇调查员的专业素养、沟通效率及保密意识,相信您已有体会。期待专属联络机制的建立,能进一步深化我们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此致”
    “陈铎”
    这封通知,意味着林薇正式从“背景板”记录员和资料传递者,晋升为沈砚在ESPU体系内唯一的、正式的官方接口。她的权限被明确提升,责任也同步加重。
    林薇的第一次专属联络紧随而至,依旧是简洁干练的风格:
    “沈先生:”
    “已确认担任您的专属联络人。后续沟通将由此通道进行。”
    “附件为近期汇总的三份潜在委托意向(均为C级,涉及小型社区异常能量波动、历史建筑修缮后”气场”异常、以及一起离奇宠物行为异常事件),资料已脱敏,供您评估兴趣与时间。”
    “如有承接意向,或需补充信息,请随时告知。”
    “林薇”
    沈砚看着林薇的邮件,又回想起之前几次合作中她的表现。专业、高效、话不多,从不多问一句题外话,也从不质疑他的判断(至少在沟通层面),只专注于传递信息、执行方案、反馈结果。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没有感情的信息处理器。这种极度理性、边界清晰的风格,某种程度上,反而让沈砚感到一丝……省心?至少比面对陈铎那种温和表象下深不可测的试探要轻松些。
    他没有立刻回复委托意向,而是先处理了酬劳结算。林薇的效率一如既往:几笔之前委托的尾款迅速到账,数额精确,分毫不差。
    信任的距离
    合作的齿轮在专属联络机制的润滑下,运转得更加平稳顺畅。林薇如同一个精准的枢纽,将来自帝国各地的“小麻烦”过滤、整理、传递给沈砚;又将沈砚的诊断方案和账单,清晰无误地传递回ESPU和委托方;最后将丰厚的报酬和详实的效果反馈,准时送达沈砚手中。
    沈砚对林薇的信任,是极其有限且建立在“可控”与“有用”基础上的。他欣赏她的效率和专业,将她视为一个可靠的官方信息传递渠道和“优质客户”的代理人。这种信任,仅限于公务层面。他深知林薇背后代表的是整个ESPU的意志,她记录下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官方评估他的重要依据。
    而在林薇这边,她对沈砚的“信任”,则建立在冰冷的数据链和一次次被验证的结果之上。沈砚展现出的能力是真实的,其解决问题的思路(“疏导平衡”方法论)是高效且可部分理解的。作为专属联络人,她的职责是确保这条沟通渠道的顺畅与价值最大化,为第七调查组和ESPU获取稳定可靠的问题解决方案。至于沈砚的秘密、力量的根源、以及那个神秘的Zero……那是更高层面需要关注的事情,不在她当前“信任”的范畴内。她的信任,是功能性的,是流程化的。
    然而,在这份基于“有用”和“高效”的冰冷合作框架下,一种奇特的默契正在无声地滋生。
    沈砚发现,林薇提供的资料越来越详实精准,往往能提前预判他可能需要的关键数据(如特定区域的历史能量读数对比、更清晰的建筑内部管道图)。她的问题总结也越发切中要害,省去了他很多筛选信息的精力。
    林薇则观察到,沈砚的回复越来越简洁直接,方案中关于“玄学”术语的解释虽然依旧存在,但会附带更多可被工程部门理解的物理参数建议(如建议的绿植种类对空气湿度和CO2吸收率的影响数据、水晶放置点的磁场强度建议值等)。他在有意识地降低沟通成本,让解决方案更容易被世俗接受和执行。
    这是一种建立在高度专业性和共同目标(解决问题)之上的、冰冷的效率默契。无关私人情感,只为将合作的效益最大化。
    当又一笔委托的酬劳准时到账,并附上林薇简洁的“款项已结清,效果反馈良好”确认时,沈砚看着通讯界面上那个代表林薇的、没有任何头像的加密ID,指尖在备注栏停顿了一下。
    几秒后,林薇的ID旁,多了一行新的备注:
    【官方联络人-林薇(高效/省心版)】
    与此同时,在蜂巢第七调查组办公室,林薇的专属工作终端上,关于沈砚的加密档案中,“沟通效率”与“方案可执行性”两项评分,被默默调高了一个等级。她在最新的联络记录末尾,用毫无感情的专业术语标注:
    “目标沟通意愿稳定,方案有效性持续验证。专属联络渠道运行效率:优。”
    两人都未察觉,这一丝基于冰冷效率的认可,正在悄然缩短着那条名为“信任”的、原本遥不可及的距离。虽然这距离,依旧隔着官方与个体、理性与神秘的重重迷雾。但专属的齿轮,已然在高效省心的节奏中,稳固地咬合转动。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