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三漫长的告别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89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深圳的清晨,天蒙蒙亮,大街上行人,电瓶车,公交车各种沉闷的噪音,带来新的一天。陆忆青拖着一大行李箱礼物,打了出租车去父亲家里,大部分礼物是寄给内地的亲朋好友,现在快递行业如此发达,快递员都上门取货,在美国是不可想象。
父亲在电梯口等,陆忆青看到父亲瘦了,握住他的手是冰凉的,他的神色却是喜悦。保姆一如既往的快乐,她兴奋不已地接过,陆忆青给她买的包,一只红色绵羊皮包,法国的品牌,过年时候背着去拜年。来自农村的保姆五十多岁了,在家陪伴父亲数年,工资不低,活儿轻松,节假日回乡探亲。
快两年没有回来,看到父亲明显地衰老;她忘记了父亲已九十出头,如果她自己能活到八十岁,谢天谢地了。大家坐下来,看着墙上挂着的母亲遗像,气氛黯淡下去。父亲指着遗像前的鲜花说,现在清明节,昨天叫保姆去买的鲜花。
陆忆青眼前一片黄白色,她无心辨识是什么花,相框里母亲的眼神看着她。无论在客厅什么角度,母亲那慈爱的眼神,始终跟着她;母爱的力量如此强大,母亲为童年的她遮风挡雨,即使母亲已经去世十年,她仍然感受到母亲在身边。
一个被母亲真正爱过的人,才懂得慈悲,爱与同情。人生有遗憾,陆忆青的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在她成年中,未满足的父爱之缺,会被寻找到。无论是乔治还瑞恩,都比她大十多岁,她得到了一些父爱的填补。
她回来时间短,在家吃什么,父亲早已经准备好。他照旧准备了桂鱼,吩咐保姆去做清蒸,他们断断续续地聊天,时常被电视节目打断,他偶尔看手机,他有两个手机,一个用来看视频娱乐,一个用来打电话发微信付账单。
父亲的头脑思维异常清晰,每天到楼下走过几百米再回家,多了他不愿走,瘦是吃不下去。原来这就是衰老,吃不下去,没有多余的力量。陆忆青向父亲诉说自己的病患,他分析了一番,判断她是为了减肥,吃蛋白质过少,免疫能力下降。
她谈到想买一些消炎药带回美国,他立刻起身带她去小区的药店买,瑞恩独自在客厅看电视上英国台球比赛,偶尔带些英文。
陆忆青扶着父亲走向小区的药店,她不记得有单独同父亲出门过,这种感觉让她温暖而又陌生。过去她和母亲总是手挽手去逛街,亲密地说笑,讨论每件事,她想念母亲说话的样子。她感到这些年来,父亲越来越和蔼,她理解了他,在他面前,她仍然是笨拙的。
他们快到药店时,他低声地问她,在美国收入怎么样,有退休金吗?他关心着她的收入,这是她没有想到的。她安慰他,别担心她的养老问题;她早已经有安排,瑞恩很会理财,他们的养老基金足够。到了小药店,老板拿出她需要的左氧氟沙星,父亲拿出老花镜;仔细看着药厂和效期,他要大药厂的药,陆忆青佩服他的细心。
在深圳的几天里,她每天去父亲那里呆一会,要么吃中饭,要么出去吃。她要保姆做她多年未吃过的香椿炒鸡蛋,只有春天才有香椿,在美国没有机会见到。家里做的菜清淡,符合她的胃口,每天和父亲聊天,成了她最温馨的时光。
她在深圳多待几天,终究会离开,父亲也明白这个道理。他说,她要去新疆旅游注意的保暖,一股忧伤缓缓地从他的记忆里流出;他本来和母亲计划去西北旅游一趟,母亲被检查出癌症,放弃了旅行。母亲过世后,他再也没有出过小区除了医院,陆忆青旅行过的西安,敦煌,新疆,他看着心里高兴,也带着酸楚。
父亲后悔没有早点和她母亲去西北,现在旅游的火种早熄灭了。陆忆青知道父亲的生活,有性情合适的住家保姆陪伴,他的生活被固定下来,母亲走后的十年,父亲说习惯了等死的生活。
哀莫大于心死,人老了,伴侣走了,儿女不经常见到,剩下的是活一天算一天的日子。
她遗憾的是回深圳,没有看到老朋友莉拉,约好了在春满园喝早茶,她突然生病。人老了,老朋友见一面少一面。缘分因为不可预知的原因而中断,也无法避免,天涯海角,朋友剩下的越来越少。春满园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了几十年前,她喜欢吃的菜式。她和瑞恩见了老友灵玲,过去的友谊依旧存在,一年前来深圳时,大家见面聊了很多。没有共同的利益,君子之交淡如水,她倒是喜欢这种交往。
在离开的前一天,她请父亲去楼下的粤菜馆吃饭,父亲本来不愿意去,在保姆劝说下,同意去吃饭。包厢里,点了他和保姆喜欢的菜,价格比几年前贵了几倍。深圳是高消费的城市,城市福利比过去人性化很多,政府给老人安装了电子开门系统,包括厕所自动冲水,这些老人福利在资本化的美国是无法实现的。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父亲,信息时代,靠视频交流也很方便。父亲的生活被照料得很好,没有什么基础病;活在当下,他不寂寞,每天平淡而舒适。
她这次回来看父亲,时间少了几天,她要赶到新疆去看杏花。如果按照往常的时间,已错过了花期,偏偏这时候气候偏冷,杏花晚开了两星期。如果她行程没有耽误,也许正好赶上花盛的尾巴,大自然从来不会按照人的计划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