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四重聚美国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11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人到中年,跋山涉水,搬迁到陌生的国家;陌生的语言环境,去重新开启一段人生,完全切断了原来赖以生存的熟悉,陆忆青有几分自信,更多地是胆怯和犹豫不决。每年来美国住一段时间,有相当程度熟悉,她还没有机会融入美国社会。
她想起第一次在香港启德机场,看到美联航飞机的霸气,梦想着一定要坐上那架飞机。如今她已经坐过波音777,全球化让国际之间的来往越来越频繁,飞机航班像候鸟一样,成群结队飞向带来梦想与希望的地方。
她带着对美国新生活的期待,来到德州山姆斯顿,这是他们原先就计划好安顿的城市,离乔治的父母所在小镇,几小时距离。为什么选择山姆斯顿,这里是南部大城市,华人聚集最密切的城市,生活也很方便。从九十年代末,第一次来美国,就在山姆斯顿转机,她对这个庞大闲散的城市印象不坏。另外一层原因是,原来在中国认识的朋友,在这里定居,多了些亲切感。
时代日新月异,通讯工具的进步神速,她记得刚到深圳时,拥有大哥大手机的人很少,后来发展到传呼机时代,人人腰间挂一部传呼机也叫BB机,再换成流行的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网络的发展,大家都开始用QQ进行远距离交谈联系。正因为QQ的普及,她与朋友们保持天南地北的联系。再后来QQ发展成微信,强大通讯工具,失去联系的人们又找回来,几十年的时间,科技进步,网络成了连接陌生人的神器。
全球化使欧美的企业都在中国扩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大城市的西餐厅酒吧,也逐渐增多。欧美电影音乐文化,是那么流行,西方的书籍,各种小说,变得畅销。海外的美国英国学校开始建立,圣诞节情人节的气氛浓厚,商家赚得满盆,顾客被欢乐气氛所感动。凡是西方流行的东西,中国也不缺,出国的人群开始庞大,人们想要出去看世界。
九十年代陆忆青在深圳认识的女友们,大部分出国了。曼丽跟随央企石油公司丈夫从蛇口去了天津,另外一位在蛇口认识的女友赵洁,也去了天津,开了酒吧和泰国餐厅。她看上去放浪形骸,其实内心敏感,很有自己的主见。陆忆青与赵洁住在同一小区,她嫁给了英国人,有个倔强的儿子与她的儿子同年,孩子们会一起玩耍。陆忆青和曼丽,赵洁在天津时候经常聚会,一起谈论男人,女人,未来。三个女人一台戏,即使分开,也未丢失。
曼丽和丈夫没有孩子,她也不打算要孩子,拉扯几年两人离婚。曼丽在美国旅游期间谈了美国男友,很快结婚留在了美国。赵洁和英国老公离婚后,她也离开了天津去了法国,男孩跟着丈夫去了英国。英语教师郭菁到美国后,与美国丈夫离婚,去了加州做按摩,她喜欢单身的自由。于清清嫁个美国人,移民到了美国,两人在山姆斯顿见过面。
陆忆青从朋友那里知道,刘迪娜和美国老公离婚了,在美国东部某城市做理发师;她曾经抱怨过,客人宁愿排队等候,让患有艾滋病的非裔理发师剪头发,也不愿意找她剪头发。初到美国的中国人,即使学会了技术,拿到执照,对美国文化缺乏了解。王阿妹在深圳和美国人布鲁克结婚,来到了美国,住在山姆斯顿的郊区。她曾经去唐人街做过按摩,学过理发,后来用缝纫机谋生,在家改衣服,给牛仔裤迁边。
人到中年,女性之间的友谊,是现实条件所制约的选择。情感被现实捏碎,那点情感碎片无法系住缥缈的友谊,留下的不过是,她曾经的音容相貌和服装发型的影子。
陆忆青与王阿妹通过QQ保持联系,她对王阿妹一直有好感,不妨碍她们没有思想共鸣,王阿妹对男人的精通,以及对陆忆青一家的热情,让她不自觉地靠近王阿妹。乔治每年回美国探亲,他们要飞到山姆斯顿,然后再开车到他的父母家——德州中部的小镇。陆忆青每次在山姆斯顿停留期间,都会去探访王阿妹,她和布鲁克住在山姆斯顿郊区,布鲁克是在一家石油服务公司工作,在中国时,他不认识乔治。
王阿妹热情如故地接待陆忆青和乔治,她是那么喜欢看到他们,她对乔治的好感不言而喻,女人之间还有可聊的八卦。在美国华人稀少的郊区,能和老朋友相聚聊天,何尝不是一种情感的愉悦体验。王阿妹喜欢聊天,她曾说自己的姐姐嫌她废话太多,不愿意同她说话。
一次,王阿妹在后院做着烧烤,议论着蛇口出来的某个吧女到美国后的经历,她热衷于传播女人的故事,陆忆青是沉默的好听众。
“你知道吗?征服男人就是做些牛排,给他们吃,把他们服侍好就行了。”她熟练地用烧烤钳子夹着牛排,在烧烤炉上翻滚。
“抓住男人,要抓住他的胃,不过美国的牛排也不是很健康,有荷尔蒙激素,自然喂养的有机牛排味道好。”陆忆青对食物有她的见解,她不怎么吃牛排。
“什么有机食品都是骗人的,我老家就是农村的,父母自己种菜!”王阿妹立刻反驳。
“对,没什么区别,都是为了加价。”乔治在旁边欣赏地看着王阿妹。
乔治对王阿妹有种说不出的好感,她热情爽朗,做好份内事,没有幻想。受教育程度不高,生活方面很实际。
布鲁克拿着啤酒,摇晃地走过来,喝酒是他的爱好。看着快烧焦的牛排。
“相比较牛排,我更愿意吃鱼,最近我们附近的湖又涨水了,有不少肥鱼,吃完饭我们去钓鱼吧,阿妹也喜欢做鱼。”布鲁克看着快烧焦的牛排。
陆忆青在王阿妹面前总是笨嘴笨舌,只有初中水平的王阿妹;从不看书,总能从地表层面,伶牙俐齿地反驳她,陆忆青不愿意去纠正王阿妹的错误,她习惯性地沉默。王阿妹做改衣服的小生意,平平淡淡;曾经在美发沙龙租了一间房,做简单的理发,偶尔也按摩,理发生意不好,只能退之改衣服。不管做什么,多少有点收入;没有孩子,房子生活所有开销都是布鲁克支付,王阿妹的日子过得也很踏实。
王阿妹羡慕陆忆青的婚姻,老公不是酒鬼,还有高收入。陆忆青没有告诉她,那些真实的婚姻故事,即使告诉也没有用,没有人会在乎过去的故事。王阿妹诉说布鲁克经常喝酒,醉醺醺地令人讨厌,他们结婚以后,遭到布鲁克子女的反对。他的儿子甚至不惜与布鲁克断绝父子关系,布鲁克的儿子是成年人。布鲁克是退休年龄,半秃顶的西部嬉皮士性格,在物质方面有些小讲究,不愿去沃尔玛买廉价用品。因为子女的断绝关系,王阿妹与布鲁克的婚姻,存在难言之隐。
王阿妹是家中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妹妹,生在苏北农民家庭,姐妹已经不在家乡,都到了深圳。姐姐早出来去上海打工,王阿妹初中毕业也曾经去上海;凑巧王阿妹的姐姐给陆忆青所在的大学厨房,提供过某种服务供应。那是一所不知名的学校,这种偶然的联系,使她们的关系增加了一份真实感。王阿妹外表的热情,一般人很难抵挡,在酒吧街磨练出来社交能力,街头式聪明,比满怀理想的书呆子智慧,更加灵活实用。
当命运的齿轮转动时,你看不出结局,到人生终点,你也许会看到。每个人都被命运的齿轮碾压过来,其中滋味,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看到的外表并不重要。
王阿妹与陆忆青之间的自来熟,在蛇口聊得不多;她们在QQ上仍旧联系,王阿妹想要对一个人热情,她有办法让那个人无法拒绝。陆忆青和乔治每年去美国探亲,如果在山姆斯顿转机;总是会去王阿妹那里呆一两天,聊聊新鲜事。她有几个嫁给美国人的中国人女友,同她联系密切,喜欢在她家吃吃喝喝打麻将。陆忆青不会打麻将,与王阿妹是两个世界的人,因为搬到美国人生地不熟,命运使她们走到了一起。
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宽敞的高速公路,密集的平房别墅。陆忆青的新家在美国西南部山姆斯顿郊区,他们的新家很大,后院有一英亩的草地足够狗跑,周围有木篱笆。约翰花了心思给狗做了,中看不中用的红色屋顶狗屋,黑暗狭窄的空间,狗非常难受。艾瑞斯把狗塞进去,可狗立刻出来了,晚上狗睡在客厅,宽大的玻璃茶几下面是一块舒服的狗垫子。
曾经在中国,火锅是被人们嫌弃是土狗;在美国出去散步的人,遇到火锅,不断有人好奇地问,这是什么狗?看着像狼和狐狸。艾瑞斯不厌其烦地解释,这是一条中国田园犬,和日本的秋田犬是一种类型,美国人好像明白了。美国有各种各样的狗,像火锅这样的土黄狗其极少见,它成了稀有品种的狗,引来路过人们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