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不会改变 9.疗养院的棋局与酸奶的契约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18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第三方技术伦理委员会的审计,如同一场聚焦在“深蓝创界”和“灵犀”AI身上的、全方位无影灯下的外科手术。在媒体有限的监督镜头下,专家们严谨、细致,甚至可以说苛刻地审查着“灵犀”系统的核心算法逻辑、数据来源、处理流程、决策机制以及相关的伦理控制框架。
压力是巨大的。整个科技圈、投资界、甚至社会公众的目光都聚焦于此。审计的结果,将直接决定“深蓝创界”是浴火重生,登顶科技伦理的标杆,还是被打回原形,甚至彻底沉没。
林晓晓和周远作为核心负责人,几乎全程陪同,应对着专家们连珠炮般的专业质询。从最基础的训练数据偏差校正,到复杂的用户隐私脱敏算法;从营销决策的公平性量化指标,到系统可能存在的潜在偏见放大机制…问题深入骨髓。
然而,压力之下,“深蓝创界”的团队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专业素养和底气。周远对技术的理解如同呼吸般自然,再刁钻的问题也能用清晰的逻辑和翔实的数据拆解回应。林晓晓则负责阐述“灵犀”的设计哲学、商业应用边界以及公司对伦理风险的主动管理机制,她的表述既有战略高度,又充满对用户和社会的责任感。
审计的过程本身,也成了“深蓝创界”一次绝佳的透明化公关。专家组的严谨客观,公司方的开放坦诚,通过有限的报道传递出去,极大地扭转了之前被污名化的被动局面,赢得了越来越多理性声音的认可和支持。
一周后,审计结果发布会现场。气氛比之前的说明会更凝重,带着一种近乎宣判的仪式感。
审计委员会主席,一位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国际AI伦理学家,亲自宣读最终报告摘要。他的声音平稳而有力:
“…经过全面、独立、严谨的审查,本委员会一致认定:”灵犀”AI智能营销中枢的设计与运行,符合当前国际通行的AI伦理准则框架,在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决策透明度等方面,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委员会未发现系统存在报告所指控的地域歧视、年龄歧视或信贷隐形歧视等系统性偏见问题。报告中引用的案例,经核实,或为伪造,或与”灵犀”系统本身无关。”
“同时,委员会高度赞赏”深蓝创界”主动要求并全力配合审计的开放态度,以及其在技术伦理治理上的前瞻性投入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灵犀”系统在用户画像颗粒度控制、决策可解释性增强、以及潜在风险动态监测等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范例…”
报告的后半部分,也客观地指出了“灵犀”系统在数据标注流程、长尾群体覆盖模型、以及伦理审查委员会独立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可优化空间,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但这并非否定,而是建设性的指引。
当最终结论“符合伦理准则,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被清晰读出时,整个“深蓝创界”团队,尤其是连日来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林晓晓和周远,心中那块巨石终于轰然落地!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由衷的掌声!这掌声,不仅送给“深蓝创界”,也送给这份来之不易的公正裁决!
审计的胜利,是技术实力的胜利,是商业伦理的胜利,更是对张启航卑劣手段最有力的回击!至此,“灵犀”AI头上的阴霾被彻底驱散,其科技光环不仅恢复,更因这场公开透明的“炼狱”考验而更加璀璨!“深蓝创界”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声誉,跃升至全新的高度!
江城远郊,那所隐秘的私人疗养院VIP套房内,气氛却与“深蓝创界”的欢庆截然相反。
窗帘依旧紧闭,只有一盏阅读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先生”依旧靠在躺椅上,听着影子般的男人低声汇报审计结果和舆论反响。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指尖敲击扶手的节奏平稳依旧,仿佛听到的只是无关紧要的天气预报。
“张启航彻底完了。启明资本的核心牌照可能被吊销,他本人面临多项刑事指控,保释希望渺茫。”影子汇报。
“嗯。废棋。”先生的声音温和,不起波澜。
“”深蓝创界”…声望如日中天。几家风投和产业资本已经主动接触,表达了强烈的投资意向。估值…可能比张启航当初开的价翻倍。”
“哦?”先生的指尖停顿了一瞬,随即恢复敲击,“狼崽子…倒是因祸得福了。赵曼…功不可没。”
“那个中间人(信鸽)的死,警方排除了他杀,定性猝死。尾巴…处理干净了。”
“做得干净就好。”先生微微颔首,“林晓晓和周远…有什么新动作?尤其是…那个周远的技术团队?”
“他们似乎沉浸在审计成功的喜悦中。周远在内部邮件里强调了审计报告指出的优化点,要求技术团队全力攻关。另外…”影子顿了顿,“我们的人注意到,林晓晓和周远…最近在工作之余,似乎频繁出入…民政局附近。”
“民政局?”先生温润的眼眸中,第一次闪过一丝极其细微的、如同冰面裂痕般的异样光芒,随即隐去。他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那弧度里没有温度,只有一种冰冷的、近乎玩味的审视。
“有意思。堡垒…要从内部加固了吗?”
“可惜,再坚固的堡垒,也怕从基石开始腐蚀。”
“继续看着。特别是…周远技术团队里的核心成员。堡垒的裂缝,往往始于最不起眼的蚁穴。”
“另外,”先生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指令,“李氏集团那点残余的、还有点价值的”骨头”…张启航没啃下来,别浪费了。找个干净的壳,接触一下那个…李明?他现在,应该很需要”朋友”。”
影子心领神会:“明白。这就去安排。”
房间内重归寂静,只有指尖敲击扶手的“嗒…嗒…”声,如同为下一局棋落下的第一枚棋子。
江城,阳光明媚的上午。
林晓晓和周远并肩站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门口。两人都穿着简单的白衬衫,林晓晓还难得地化了点淡妆,短发清爽利落。周远则显得有些紧张,不停地推着眼镜,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文件袋——里面装着他们的身份证、户口本,还有那份被他修改完善、打印装订好的《“终身合伙人”项目执行计划书V1。5》(包含了财产框架、责任模型、应急预案等)。
“紧张?”林晓晓看着他那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忍不住揶揄,手心却也微微出汗。
“有…有点。”周远老实承认,“比…比上线新版本压力大。”
“出息!”林晓晓笑着戳了戳他的胳膊,随即又低声说,“其实…我也有一点。”
两人相视一笑,那份共同的紧张感反而冲淡了彼此的不安。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
“那个…项目书,”周远把文件袋递给她,“你…再看看?万一有要补充的条款…”
林晓晓接过沉甸甸的文件袋,没有打开,而是紧紧握住他的手,十指相扣,无名指上的戒指硌着彼此,却传递着坚定的暖意。
“周总工,”她仰头看着他,眼中带着笑意和前所未有的温柔,“项目书写得再好,也只是计划。”
“真正的执行…”
“靠的是合伙人彼此信任,不离不弃。”
“就像…你写代码遇到BUG,我改Excel表碰到死循环…”
“我们一起debug,一起找最优解。”
“一辈子。”
周远看着她眼中倒映的阳光和自己,看着她唇角那抹温柔而坚定的弧度,心头那点紧张瞬间被巨大的暖流和踏实感取代。他用力地回握她的手,重重点头:“嗯!一起debug!一辈子!”
两人牵着手,如同即将共同攻克一个全新项目的战友,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期待和坚定,迈步走进了那扇象征着人生新阶段的大门。
登记处的玻璃门在他们身后轻轻合上,将明媚的阳光和城市的喧嚣暂时隔绝。
不久后,两人再次走出,手中各自多了一本崭新的、印着国徽的红色小册子。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林晓晓翻开小红本,看着上面并排的名字和照片,再抬头看看身边依旧有些恍惚、却笑得像个大男孩的周远,心中充满了奇异的、尘埃落定的幸福感。
“周先生,”她晃了晃手中的红本本,笑容明媚。
“林女士,”周远也举起自己的,耳根通红,眼神却亮得惊人。
“项目…”林晓晓拖长了语调。
“正式…上线了?”周远接话,带着技术宅特有的仪式感。
“噗嗤!”林晓晓笑出声,挽住他的胳膊,“走!周先生,为了庆祝”项目”成功上线…”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我请你…吃酸奶去!管够!”
周远愣了一下,随即笑容扩大,用力点头:“好!”
阳光下,一对新鲜出炉的“合伙人夫妇”,手挽着手,走向街角那家熟悉的便利店。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紧紧依偎在一起。
王座下的荆棘依旧存在,疗养院里的棋局仍在布子。
但此刻,他们拥有了彼此作为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
人生的新副本,加载完毕。
征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