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三章:你瞅瞅你那后院,都快起火了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77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陈默描绘的开疆拓土,封侯拜将的宏伟蓝图中,热血上头,恨不得立刻就披甲上马,去草原上跑马圈地的时候。
荀彧这句万万不可,如同一盆夹着冰碴子的冷水,从头顶猛地浇下,让整个大厅狂热的气氛瞬间冷却,甚至结上了一层薄冰。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武将的炽热,还是文臣的激动,都齐刷刷地转向了这位被誉为王佐之才,在曹营中地位超然的荀令君。
只见荀彧缓步走出队列,对着曹操深深一揖,他腰杆挺得笔直,神情严肃得如同即将上奏死谏的御史,不带一丝一毫的玩笑意味。
“丞相,彧,反对北征。”
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掷地有声。他不仅反对陈默刚刚提出的,那令人心潮澎湃的开疆之战,甚至连最初的,作为底线的复仇之战,都一并反对了。
这一下,大厅里彻底安静了。如果说之前是狂热,现在就是死寂。
曹操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如同被寒风吹过的面具,一点点皲裂。他缓缓收回按在地图上的手,皱起眉头,眼神中的豪情壮志迅速被阴沉所取代,沉声问道:“文若,为何?”
他可以不在乎别人的意见,甚至可以把夏侯惇的请战当做匹夫之勇,但荀彧的意见,他必须重视,必须倾听。
这位从他微末之时,于乱军之中弃袁绍而投,为他规划了奉天子以令不臣核心战略的首席谋主,是他稳定后方、安抚朝堂、输送粮草兵源的定海神针。
荀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曹魏集团的首席运营官,他的每一句话,都极具分量。
荀彧直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扫过那些因为他的话而面露不忿的武将,最后落在了那副巨大的堪舆图上,落在了那片被陈默用手指划出的,代表着功业与梦想的广袤草原。
“丞相,”荀彧的语气不卑不亢,充满了理性的力量,“守拙的开疆之策,宏伟壮丽,气魄非凡,令人心潮澎湃。彧,亦深感佩服。”
他先是滴水不漏地肯定了陈默的构想,给足了这位好友兼同事的面子,话锋却陡然一转,变得尖锐而犀利。
“然,此策,乃是太平盛世,国力鼎盛,四海无虞之时的雄主之策,而非眼下之策!”
他伸出手指,没有去碰北方,而是在地图的南方,长江与汉水之间,重重一点,点在了荆州襄阳的位置。那一点,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丞相,诸位,请不要忘了!我们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北方的蛮夷,而是南方的刘备!”
“刘备?”许褚那洪亮的声音再次响起,充满了不屑与轻蔑,“那大耳贼,不过是冢中枯骨,丞相的手下败将而已。当年在徐州,在汝南,哪次不是被我们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他新得荆州,人心不附,立足未稳,哪有胆子敢趁机北上?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
荀彧摇了摇头,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仲康此言差矣。猛虎,即便一时受伤,也终究是猛虎。刘备此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其坚韧之心,天下罕有。其匡扶汉室之志,更能蛊惑人心。他麾下有关羽、张飞万人敌,新得卧龙凤雏(此时凤雏庞统或已在阵中)之绝世智囊,如今又占据荆襄九郡这等形胜之地,兵精粮足。他不是不敢动,而是在等!在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警示的意味,像一记警钟,狠狠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而我们,若倾尽主力,将虎豹骑、青州兵这些精锐之师,全部投入到千里之外的漠北草原,那我们的腹心之地——许都呢?我们的根基——兖州、豫州呢?这些我们经营多年的中原腹地,将变得空前虚弱!这,不就是我们亲手为刘备准备的,送到他嘴边的,那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届时,刘备以逸待劳,尽起荆州之兵,挥师北上,兵锋直指许都。而我军主力深陷草原,与鲜卑人缠斗,补给线漫长如丝,极易被断。我们是进,还是退?一旦后方有失,天子蒙难,军心必将动摇,顷刻间便有土崩瓦解之危!到那时,我们该当如何?”
荀彧的话,像一记记重锤,毫不留情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他没有描绘开疆拓土的美好未来,而是揭开了那层荣耀面纱之下,最残酷、最致命的风险。
“更何况,”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补充道,“江东的孙权,也从来不是一头安分的猛虎。他坐拥长江天险,三代经营,兵强马壮,麾下周瑜、鲁肃皆是当世俊杰。虽与刘备因为荆州归属时有摩擦,但若看到我们中原空虚,这块肥肉唾手可得,谁能保证他不会暂时放下与刘备的恩怨,联手北上,共分中原?”
“到那时,我等将陷入南北夹击,腹背受敌的绝境!丞相的霸业,非但不能开疆拓土,反而会因为这一步棋的行差踏错,毁于一旦!这,才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真正的生死危机啊!”
荀彧的分析,冷静、客观、字字珠玑,不带丝毫个人情绪。他没有被那封血书的羞辱冲昏头脑。
也没有被开疆拓土的豪情所迷惑,而是站在整个曹魏集团的战略全局上,如同一个最精密的计算器,指出了那个最致命的风险点。
后院会起火!而且一旦起火,就是燎原之势,再无扑灭的可能!
这五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众人被热血冲昏的头脑。刚刚还恨不得立刻北伐的将领们,瞬间冷静了下来。
他们是猛将,不是莽夫。荀彧描绘的那个四面楚歌的场景,太过可怕,也太过真实。他们不怕战死沙场,但他们怕死得毫无价值,怕因为自己的远征,导致整个基业的崩塌。
曹操的脸色也变得阴晴不定,额头上甚至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他当然知道刘备和孙权的威胁。
只是刚才被愤怒和陈默描绘的宏伟蓝图冲昏了头脑,下意识地忽略了这一点。现在被荀彧用最直白的方式点醒,后背不禁感到一阵阵发凉。
他下意识地看向陈默,眼神中带着询问和一丝动摇。
陈默对着荀彧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许和敬佩。他知道,荀彧说的,句句都是金玉良言,是真正的老成谋国之言。这才是曹营真正的压舱石。
不愧是荀令君,永远的稳健派,后勤大总管兼首席风控官。这风险控制意识,简直是刻在DNA里的。
要是换成个网游,他绝对是那种死活不让开新副本,非要把当前地图所有任务清完、装备刷到版本毕业的强迫症会长。虽然有时候会错过一些机会,但跟着他,永远不会翻车。
荀彧见曹操沉默,以为自己的话起了作用,继续拱手,乘热打铁道:“丞相,眼下之计,应是加固许都与南阳防线,对鲜卑施以军事压力,同时派遣使者,以外交手段令其交出袁氏兄弟,此为上策。我们应将战略重心南移,整合力量,先行解决刘备这个心腹大患!待中原彻底稳固,再挥师北伐,届时天下归心,区区鲜卑,弹指可破!这,方为万全之策!”
“攘外必先安内”,这几乎是所有时代、所有谋士的共识。
大厅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凝重起来。荀彧的万全之策,虽然稳妥得无懈可击,却也意味着要硬生生咽下这次的奇耻大辱,这让夏侯惇、许褚等主战派将领心有不甘,一个个憋得满脸通红。
曹操再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打,有后院起火,满盘皆输的风险。
不打,这口恶气实在咽不下去,而且会助长鲜卑和袁氏余孽的嚣张气焰,让他们以为自己怕了。
就在这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时刻,一个略带沙哑,却充满着一种奇异自信的声音,懒洋洋地响了起来。
“文若之言,乃万全之策,却非……制胜之道!”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郭嘉摇摇晃晃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他因为身体虚弱,脸上还带着一丝不正常的红晕,但那双眼睛,却亮得如同暗夜中最璀璨的星辰,仿佛能洞穿人心,看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