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究极版十胜十败,作者竟是乡下小哥?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03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荀府,书房。
静谧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打磨光滑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陈年竹简的清气,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酒香。
郭嘉,字奉孝,当今天子脚下、曹司空麾下最负盛名的鬼才谋主,此刻正毫无形象地斜躺在墙角的软榻上。他衣襟微敞,一手枕在脑后,一手提着个精致的酒葫芦,有一口没一口地往嘴里灌着,眼神迷离,仿佛已经醉了七八分,整个人透着一股看破红尘的慵懒与颓唐。
这副模样,若是让外人见了,定会大跌眼镜。谁能想到,那个在军机大事上语出惊人、算无遗策的郭奉孝,私下里竟是这般放浪形骸。
书房的另一侧,荀彧正襟危坐于书案之后。他身着一丝不苟的儒衫,头戴纶巾,神情专注地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公文。他手中的狼毫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时而蹙眉深思,时而下笔如飞,沉稳的气度与郭嘉的慵懒形成了鲜明对比。
两人一动一静,一躺一坐,谁也没有开口说话。然而,这诡异的和谐却并未让人感到沉闷。他们是知己,是同僚,更是战友,彼此间早已无需用言语来维系那份深入骨髓的默契。郭嘉看似在饮酒发呆,实则脑中早已将天下大势推演了千百遍;荀彧看似在处理繁杂的政务,心中也时刻在为曹公的霸业运筹帷幄。
“报——”
一声急促而响亮的呼喊,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书房内的宁静。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满头大汗,胸膛剧烈起伏,脸上却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他双手高高举着一卷用麻绳系好的纸,仿佛那不是一封信,而是一道决定乾坤的圣旨。
“陈……陈先生……回信了!”
“陈先生”三个字,仿佛一道惊雷,在郭嘉耳边炸响。
原本醉眼惺忪的郭嘉,那双看似迷离的眸子“唰”地一下迸射出骇人的精光!他猛地从软榻上坐直了身体,腰杆挺得笔直,哪里还有半分醉意?那动作之迅捷,活像一只闻到血腥味的猎豹。
荀彧也在此刻停下了手中的笔,缓缓抬起头,深邃的目光落在了那卷纸上,带着几分好奇与审视。
“拿来!”
郭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急切。他一个箭步冲到信使面前,几乎是粗暴地一把抢过了那卷纸,手指微微颤抖着,迫不及待地解开绳结,将纸卷“哗啦”一声展开。
荀彧也放下了笔,起身走了过来,好奇地凑到郭嘉身边。他想看看,究竟是何等人物,能让素来眼高于顶的郭嘉如此失态。
纸张是乡野间最常见的麻纸,略显粗糙。但上面的字迹,却与纸张的质地形成了天壤之别。
首先映入两人眼帘的,是位于卷首的四个大字:
“道、度、谋、断!”
仅仅四个字,笔力雄浑,铁画银钩,力透纸背!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带着一股俯瞰天下、剖析乾坤的磅礴气势。
郭嘉的瞳孔骤然一缩,呼吸为之一滞。
好大的口气!好狂的立意!
他本以为对方会像自己当初那样,罗列出十条具体的优劣对比。可这个陈默,竟然只用了四个字,就试图从最根本、最核心的哲学层面上,来解构这场即将决定天下归属的官渡之争吗?
这已经不是术的层面,而是道的境界!
郭嘉的心跳开始加速,他强压下内心的震撼,耐着性子,目光灼灼地继续往下看。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此为道败;操外简而内精,用人无疑,唯才是举,此为道胜。”
读到第一句,郭嘉的指节便不自觉地捏紧了。精准!太精准了!袁绍此人,他郭嘉曾亲身侍奉过,对其“外宽内忌”的性格看得一清二楚。而曹公的唯才是举,用人不疑,更是他郭嘉能在此尽展所学的根本!此为领袖格局之对比,是为道!
荀彧在一旁看得也是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他作为曹营的内政总管,为曹操举荐了无数人才,对曹公的用人魄力体会最深。陈默此言,一针见血!
郭嘉的目光继续下移。
“绍兵多而分画不明,法令不一,此为度败;操兵精而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此为度胜。”
度,制度,法度!郭嘉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袁绍坐拥四州之地,兵力号称七十万,然其内部派系林立,河北、颍川、南阳士人互相倾轧,军令、政令常常自相矛盾,看似强大,实则臃肿不堪。反观曹公,兵力虽少,但军纪严明,赏罚有度,如臂使指!此为组织制度之对比,是为度!
“绍好谋而无决,临事而惜身,此为谋败;操善谋而能断,随机应变,此为谋胜。”
看到这里,郭嘉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苦笑。田丰、沮授之谋,皆为良策,袁绍却迟疑不决,最终尽皆错付。而曹公,无论是奇袭徐州,还是接纳献帝,哪一次不是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的惊天决断?此为决策能力之对比,是为谋!
“绍见小利而忘大义,色厉而胆薄,此为断败;操志在天下,不拘小节,此为断胜。”
断,决断,气魄!郭嘉的眼神彻底变了。袁绍为一子之病而错失攻许良机,是为见小利而忘大义;官渡对峙,看似咄咄逼人,实则瞻前顾后,是为色厉胆薄。而曹公,为天下大义,连发妻丁夫人都可割舍,宛城失子折将亦能不坠其志,此等心性,岂是袁本初可比?此为心性气魄之对比,是为“断”!
道、度、谋、断!
四个层面,四句对比,层层递进,由内而外,从根基到枝叶,将袁曹二人的优劣本质剖析得淋漓尽致,再无半分遮掩!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十胜十败”了,这是将其背后的逻辑彻底提炼升华,形成了一套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争霸理论!郭嘉的“十胜十-败”是具体的“术”,而陈默这“四胜四败”,是抽象的“道”!
更让郭嘉感到头皮发麻,几乎要惊呼出声的,是文章的最后一段话。那段话的字迹,比之前更加锋锐,仿佛一柄出鞘的利剑,寒光四射!
“故,袁绍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如高楼建于沙土之上,一推即倒。而曹公看似势弱,实则根基稳固,如磐石立于大地,坚不可摧。”
“此战,非两年之内,必见分晓。胜者,必为曹公!”
“啪!”
一声巨响,郭嘉猛地将那卷纸重重拍在书案上,霍然起身!
桌上的笔墨纸砚被震得跳了起来,墨汁飞溅,染黑了数份公文,但此刻,无论是郭嘉还是荀彧,都已无暇顾及。
郭嘉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仿佛拉动的风箱。他的双目之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炽烈光芒,那是一种棋逢对手的极致兴奋,一种寻觅半生终得知的狂喜!他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燃烧,每一个毛孔都在叫嚣!
“知我者!此人真乃知我者啊!”
郭嘉仰天大喊,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激动与颤抖。他甚至觉得,自己此刻比喝了十坛美酒还要醉人!
他之前也曾对荀彧,对曹操,详细分析过袁曹的优劣,得出的结论与陈默这纸上的内容大同小异。但他郭嘉,是亲身在袁绍麾下待过,看透了其虚实,又在曹操身边朝夕相处,洞悉了其雄才,经历了无数次军机推演,才总结出的这些观点!
可这个陈默呢?一个身在乡野之间的无名少年,未曾见过袁绍一面,也未曾见过曹操一面,却能仅仅凭借流传于世的传闻和信息,就将两人的性格、格局、团队、乃至未来的结局,看得如此透彻,分析得如此精辟!
这是何等恐怖的洞察力!这是何等妖孽的智慧!
“文若兄!”郭嘉一把抓住荀彧的手臂,力道之大,让沉稳如荀彧都微微蹙眉。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近乎疯狂的光芒,急切地说道:“备马!不,备车!我要立刻去见他!现在,马上!不!不行,是我去请他!我要亲自把他请到府上来!此等经天纬地之大才,怎能让他屈居于乡野之间!”
荀彧也被纸上的内容深深震撼。他看着郭嘉近乎失态的癫狂模样,心中却是一片清明。他知道,郭嘉这匹桀骜不驯的千里马,终于找到了那个能与他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犹有过之的知音。
他缓缓拿起那张纸,再次细细品读,越读,眼中的赞赏与惊叹就越浓。此人不仅有鬼才之智,更有王佐之风。那“道、度、谋、断”四字,不仅仅是评判袁曹,更是为未来主公识人、治国、用兵立下了不世之准绳!
荀彧的脸上,露出了欣慰而郑重的微笑。
“好。”他重重地点头,声音沉稳而有力,“奉孝稍安勿躁。如此大才,我等岂能轻慢?我这就安排,用我颍川荀氏最隆重的礼节,去请这位陈先生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