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大檐帽与缆绳结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83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每天早上八点换上制服,戴上大檐帽,站在商场入口处。一开始我还觉得这工作简单得要死,不就是站着嘛!可没过几天就发现,这活儿比考试还折磨人——
要时刻保持标准军姿,腿酸得像灌了铅。
要记住商场里所有店铺的位置,随时给顾客指路。
最要命的是要面对各种奇葩顾客:
有问”厕所在哪”却站在厕所门口的大妈。
有非要进商场买玩具的小朋友,却死活不肯买的宝妈。
还有总想偷偷溜进来的”蹭空调”大妈。
林民仲教我一套”保安哲学”:”记住,咱们这叫“为人民服务“!”我每次被顾客刁难时,就默念这句话,心里好受多了。
下午换岗后开始巡逻,这活儿比站岗有意思多了。商场里就像个小社会,每天都能遇到各种奇闻趣事:
有情侣在试衣间里吵架,把衣服扔得到处都是
有小偷鬼鬼祟祟地摸顾客口袋,被我们当场抓获(第一次抓小偷时激动得差点把对讲机摔了)
还有小朋友把商场当游乐场,在自动扶梯上跑来跑去
最搞笑的是有一次,我们发现一个”神秘人物”在商场里转悠,跟踪了半天才发现是个迷路的清洁工。林民仲调侃道:”看吧,连清洁工都比咱们有方向感!”
轮到夜班时才是真正的考验。商场关门后,整个商场变得空荡荡的,只有我们几个保安在巡逻。
要时刻警惕可疑人员(虽然大部分时候只是喝醉的路人)
要检查所有店铺是否锁好门(有时候会撞见加班的员工,尴尬得要死)
最可怕的是凌晨两三点在停车场巡逻时,总觉得背后有人跟着。。。
有一次夜班,我听到商场里传来”咚咚”的声音,吓得差点拔腿就跑。结果发现是只野猫在翻垃圾桶。林民仲嘲笑我:”就这点胆子还当保安?”
工作就是这样,总是有想象不到的惊喜和意外。
下班后,我和林民仲经常去路边摊吃烧烤。一边吃一边算账:
这个月工资多少?还了多少花呗?还剩多少钱?
虽然钱不多,但每次吃完烧烤喝完酒,看着上海的夜景,我就觉得这三个月没白过。至少学会了怎么面对生活的挫折,也加深了与这个相处十多年的好兄弟之间的感情。
辞掉工作,在上海朋友家住了些日子,总算到了培训时间(交了1000培训费)
七月的上海,热得像蒸笼。学校的操场上,我们顶着大太阳练习插钢丝、扔撇缆,汗水顺着下巴往下滴,在水泥地上砸出一个个小水坑。跑船的兄弟们看到这一幕肯定特别有共鸣——这场景简直和你们训练时一模一样!
幸好之前在南京学的没忘干净,在上海又学了一遍,上手特别快。教练还夸我:”这小伙子基础不错啊!”我心里暗爽,想着:”那当然,哥可是经历过“天塌了“系列的男人!”
刚开始学编绳结,十几个绳结两分钟就能打出来,对于我来说,可不要太简单啦!
再是插钢丝,刚开始手忙脚乱,钢丝总是插歪,后来发现秘诀——得像插秧一样有节奏感!最快一次,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老师也不让我插钢丝了(说是水平很高了,再插钢丝就是在浪费!)后来也教会了很多同伴,还有学弟们。
扔撇缆的时候,第一次扔得跟放风筝似的,后来偷偷观察老师和同学们的动作,终于能扔出个漂亮的弧线。当然,再美观,如果没有扔到指定区域,也还是没通过。
7月19号那天,我早早来到考场,手心全是汗。第一项插钢丝,我深吸一口气,动作干净利落——通过了!第二项扔撇缆,瞄准目标,用力一甩——中了!下一个编绳结,上手很快就编好了!最后理论考试,老师们让我们“盲盒”抽题卡,按照题卡上面的问题回答。虽然紧张得手抖,但题目都似曾相识……也就支支吾吾的回答了上来。幸好昨天晚上也有在背!
当考官宣布”全部通过”时,我差点跳起来!三个月前还在商场站岗,三个月后居然成了持证水手!这感觉,比考上大学还爽!
八月的南通,江风带着夏日的燥热拂过面颊。当我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心里涌动的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灰溜溜的打工仔的忐忑,而是一种踏实的归属感。
走在南通的街头,看着那些曾经熟悉又陌生的街景,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三年前的自己——那个刚来上海时连方向都分不清的愣头青。如今的我,不仅考取了水手证,还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说起和现在的老婆相识,还真是戏剧性。那是今年端午节,经人介绍去苏州相亲。第一次见面时,那天是晚上,她穿着淡蓝色的连衣裙,从江苏站的出口向我走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一眼万年”。
我们一起逛了苏州博物馆,在贝聿铭设计的建筑里感受历史的厚重;漫步山塘街,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品尝苏式点心;还偷偷溜去了护城河边(虽然她不知道我其实是为了验证房客小说里的”第五个季节”是不是真的存在。。。)。
八月四号那天,南通的天气特别好。我们约见了双方父母,饭桌上聊得特别投机。饭后,两家父母一合计:”干脆今天就把事办了!”于是我们直奔民政局,领了结婚证。
最搞笑的是买三金的时候。当时金价涨得离谱,我陪着老婆在金店转了三圈,最后咬咬牙买了最划算的那套。老婆笑着说:”看来你还是那个会过日子的保安啊!”我挠挠头:”那必须的,毕竟是从商场站岗过来的!”
盛夏的南通,蝉鸣还是黏糊糊的。我蹲在阳台啃着刚买的西瓜,手机屏幕亮着——船东的消息跳出来:”小黄啊,原定八月二十八号的船期,你准备得怎么样了?”我盯着消息看了三秒,有些不知所措。
其实船东说的”准备”,主要是体重。上次体检报告上,我的BMI卡在28的临界点,船东那边明文写着”船员需体态匀称”——翻译过来就是:”小伙子,你这啤酒肚再减减,不然海风吹起来容易晃成不倒翁。”
我把这事跟未婚妻雅琴说了,她正窝在沙发里追剧,闻言抬头挑眉:“所以呢?你是想当船员还是想当海上刘畊宏?”
我挠挠头:”这不是怕你以后上船看我,觉得我像移动的煤气罐嘛?”
她扑哧笑了:”少贫!先把这罐煤气练成肌肉男再说。”说完起身拽我去厨房,”走,今晚不啃西瓜了,给你做个低卡沙拉——嗯。。。加两片鸡胸肉,别偷摸加沙拉酱啊!”
……
我的上船前概况就到了这里,结束了?!
是的没错!哈哈~
接下来的时间,浅谈一下我的大学同学(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康晟元)
长我几岁,上海本地人,海军退役(条件看着还不错吧!那为什么我要说起他呢?看官往下看~)
作为大学同窗,康晟元绝对是个让人过目难忘的”特别存在”。这个曾经被师长贴上”问题标签”的男生,在大学校园里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蜕变。
记得大一新生报到时,康晟元就展现了他特立独行的一面。不同于其他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忐忑期待,他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却又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笃定。他那略显凌乱的发型、磨损的军训服。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辅导员在班会上强调”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时,他突然举手问道:”老师,如果人生是场游戏,那重新开始是不是意味着可以选不同的职业?”这个问题让全场哑然,却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看似玩世不恭的男生,有着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
当然,曾经的他,在中学时期的”问题少年”标签,源于他对僵化教育体系的不满。他不是不会学习,而是厌倦了”为考试而学习”的模式。当他说”我以前觉得反正没人觉得我能行”时,那种被否定的痛苦溢于言表。
在这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不再有人用单一标准评判他,他可以自由探索兴趣所在。我的”小老师”身份,无意中给了他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