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六章:街道办奇袭:当**章遭遇课题组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622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这声哨响,仿佛一道惊雷,将刚刚营造出的“学术研讨会”氛围劈得粉碎。
贾志新的脸色“唰”地一下,从崇拜王浩的红润,变成了被抓现行的惨白。他怀里还抱着孟老师的两根大葱,一时间手足无措,感觉自己像个被当场抓获的偷葱贼。
完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只见两个戴着**章的中年男人骑着二八大杠,一个急刹车停在三轮车前,姿态相当威猛。
“叫你们呢!耳聋啊?”其中一个国字脸,嗓门洪亮,“牌子挂得挺唬人,不还是占道经营?收了收了!罚款!”
说着,他就要伸手去抄车里的T恤箱子。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没等王浩开口,刚刚体验了一把“学术导师”瘾的孟老师不干了。他一把从贾志新怀里夺回自己的大葱,一个箭步冲上前,用葱白指着国字脸的鼻子。
“哎!我说你这个同志,你怎么回事?”孟老师气得吹胡子瞪眼,“你有没有点眼力见?没看到我们正在进行严肃的社会调研吗?这是科学!是学问!你懂不懂什么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国字脸被一根大葱指着鼻子,愣住了。他干这活儿这么多年,见过撒泼的,见过耍赖的,就是没见过拿大葱讲道理的。
“什么调研?我管你什么调研,反正在这儿摆东西就不行!”另一个瘦高个的管理员帮腔道。
“你……”孟老师还想理论。
王浩看准时机,立刻上前一步,将孟老师护在身后,脸上露出一种“我理解你们但你们不理解我们”的痛心表情。
“两位同志,我们理解你们的工作。但是,我们今天的情况确实特殊。”王浩的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在场所有人都听清。
他侧过身,不着痕迹地朝郑卫国和刘教授的方向一指。
“我们这个《新型青年亚文化符号商业化路径探索》课题,是市里非常重视的青年思想研究项目。今天,主管单位的郑局长和课题指导刘教授,特意亲自前来,视察我们的基层调研工作。”
此话一出,全场寂静。
国字脸和瘦高个顺着王浩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站着两个气度不凡的中年人。其中一个,西装革履,面容严肃,正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他们。
那股久居上位的气场,根本不是普通人能装出来的。
两个管理员的腿肚子瞬间就有点转筋了。他们就是街道办的临时工,平时管管小商小贩还行,这要是真冲撞了哪路大神,饭碗可就保不住了。
国字脸的嚣张气焰瞬间熄灭,他结结巴巴地问:“郑……郑局长?”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包括王浩、贾志新、孟老师、周围的吃瓜群众,以及那两个瑟瑟发抖的**章,全都聚焦在了郑卫国的身上。
郑卫国心里把王浩这小子骂了一百遍。
这小子,太滑头了!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啊!
他要是承认,就等于给这个胡闹的“课题组”背了书。他要是否认,那他这个局长亲自来看投机倒把,传出去像什么话?还会落一个“不支持青年创新”的名声。
郑卫国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一个领导特有的、既威严又和蔼的微笑,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走了过来。
他先是拍了拍王浩的肩膀,语气亲切又带着一丝责备:“小王啊,你们年轻人有热情,有想法,这是好事。但是,工作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嘛,要遵守规定,不能给街道的同志们添麻烦。”
然后,他转向那两个已经快立正站好的管理员,语气变得温和:“两位同志辛苦了。他们这是在做一个社会调查,是好事,也是新生事物。我们作为管理者,既要坚持原则,也要给予支持和引导嘛。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肯定了管理员的工作,又保住了王浩的场子,还顺便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开明领导的光辉形象。
“是是是!局长说的是!我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了,我们检讨!”国字脸连连点头哈腰,拉着同伴,骑上车,比来时快三倍的速度消失在了街角。
危机解除!
贾志新抱着那块破纸板,看着王浩,眼神里只剩下两个字:牛逼!
周围的群众爆发出一阵议论,看向王浩和贾志新的眼神彻底变了,那是一种看待“有背景的文化人”的眼神。
然而,王浩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就感到背后一凉。
郑卫国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不可测的平静。
他看着王浩,缓缓开口。
“王浩同志。”
“还有你,贾志新同志。”
“你们的这个”现场调研”,我看到了。现在,跟我到车里去,把你们的《课题报告》,仔仔细细地,跟我汇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