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四章:现场调研点:我们研究的是思想,不是T恤!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9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哥,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王浩死死按住刹车,强行稳住失控的三轮车,也稳住贾志新濒临崩溃的神经。
    “冷静?怎么冷静!那可是局长!咱们下午要是还在那卖T恤,就等于当着领导的面搞投机倒把,罪加一等!”贾志新声音都变了调。
    “所以我们不卖T恤了。”王浩的眼神里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咱们要升级!从实践操作层,上升到理论研究层!”
    “说人话!”
    “咱们下午,搞一个”青年思想动态与消费行为”现场调研点!”王浩一字一顿地说。
    贾志新愣了三秒,才反应过来:“调研点?就咱们这三轮车?”
    “对!”王浩指着车斗,“这车斗,就是咱们的办公桌。那几箱T恤,就是咱们的”研究道具”。咱们要让郑局长看到,我们不是在卖东西,我们是在收集数据,是在搞研究!”
    贾志新看着王浩,感觉他不是疯了,就是成了精。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那玩意儿……能行吗?”
    “行不行,下午就知道了。现在,回家,紧急备战!”
    -
    一回到家,两人立刻鬼鬼祟祟地行动起来。
    “圆圆,和平里小学发作业本了吗?借我几张白纸!”
    “小张,你那糊墙剩下的硬纸板呢?哥有点用!”
    “和平姐,你练书法的毛笔和墨汁借我使使!”
    整个贾家瞬间被他们搅得鸡飞狗跳。
    和平看着王浩拿着她的宝贝毛笔,在一块破纸板上龙飞凤舞,心疼得直咧嘴:“浩子,你这是写什么呢?这纸板配不上我这支笔啊!”
    王浩头也不抬:“姐,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嘛!”
    很快,一块歪歪扭扭但气势十足的招牌诞生了——“青年思想动态与消费行为现场调研点”。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新型青年亚文化符号商业化路径探索》课题组”。
    贾志新则在王浩的指导下,用尺子在白纸上画着表格,制作所谓的“调研问卷”。
    “问题一:当您看到一件印有”潮流”字样的T恤时,您的第一反应是?A:这是一种文化自信。B:这是一种盲目跟风。C:我得买一件。D:多少钱一件?”
    贾志新一边抄一边嘀咕:“这问题……也太混蛋了吧?这不就是变着法儿的问人家买不买吗?”
    “哥,这叫心理诱导式提问,”王浩一脸严肃地胡说八道,“通过选项,观察调研对象的潜意识偏向。D选项是干扰项,专门用来识别那些思想觉悟不高的样本!”
    贾志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
    准备停当,两人把那块“高大上”的牌子往三轮车上一挂,旁边放个纸箱子做的“问卷回收箱”,推着车,雄赳赳气昂昂地出门了。
    -
    下午,还是那个路口。
    只不过,今天的三轮车摊位,画风突变。
    没有了“帅哥靓女看过来”的吆喝,取而代之的是一块严肃的牌子,和两个表情故作深沉的“研究员”。
    王浩和贾志新一人手里拿着一沓问卷,站在车旁。T恤箱子放在一边,成了“道具”。
    路过的人都好奇地看着他们,指指点点,但没人敢上前。这阵仗,看着就不像是做小买卖的。
    “哎,你看,那俩小伙子干嘛呢?”
    “不知道,牌子上写的字我认全了,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了。”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了不远处。车门打开,郑局长和刘教授一起走了下来。
    贾志新的手心瞬间全是汗,他紧张地捅了捅王浩。
    王浩深吸一口气,迎了上去。
    “郑局长,刘教授,欢迎您二位莅临指导我们的现场工作。”
    郑卫国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那块牌子吸引了。他走上前,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字,又看了看旁边那个简陋的“问卷回收箱”,眼神里露出一丝玩味。
    “这就是你们的……调研点?”
    “是的,”王浩递上一份空白问卷,“我们正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第一手的民众反馈数据,用来验证我们报告中的理论模型。”
    刘教授拿起问卷看了看,连连点头:“嗯!设计得很有水平嘛!问题很有导向性!”
    郑卫国没说话,他只是环顾四周,看着那些好奇又不敢靠近的路人。他突然伸手指着一个刚从菜市场出来,提着两根大葱的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男人。
    那人正是住在附近,没事就爱出来溜达的孟老师。
    “光说不练假把式。”郑卫国的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你们的理论听上去很完美,现在,我要看你们的实践。就从那位同志开始,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进行”现场调研”的。”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