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四章:从“钱袋子”到“营业执照”,贾家的商业进化论!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509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王浩话音刚落,客厅里陷入了一种奇妙的安静。
    前一秒还是剑拔弩张的家庭矛盾现场,后一秒就摇身一变成了“领潮者”公司董事会的成立大会。这种角色的急速转换,让贾家的每一个人都感觉有点儿晕乎乎的,像是在坐过山车。
    和平女士最先反应过来,她紧了紧怀里那个装满钱的帆布包,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我的钱我做主”的CFO(首席财务官)光芒。她清了清嗓子,试图模仿电视里那些女强人的语气:“咳,那……作为咱们公司的CFO,我首先提议,这笔启动资金,必须由我统一保管,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挪用!”
    贾志新刚被任命为“总经理”,正意气风发,闻言撇了撇嘴:“妈,您这官瘾也太大了。我是总经理,公司运营我说了算,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总经理怎么了?总经理也得听财务总监的!”和平女士寸步不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钱要是都让你管,不出三天就得让你”大撒把”糟蹋光了!”她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了,花钱如流水,兜里有十块就敢奔着一百块的东西去。
    眼看娘儿俩又要为“钱权”开战,傅明老爷子这位“名誉董事长”咳嗽一声,端起架子:“咳咳,和平啊,志新说的也有道理。公司要运转,总经理手里不能没有调度的权力。但财务纪律也必须严格,我看这样,日常小额开支,志新可以先斩后奏,但必须记账报备。大额的支出,比如超过……嗯……”老爷子想了想,“超过一百块的,必须经过CFO批准,董事会备案!”
    “一百块?爸,您这也太少了点吧?”贾志新哭笑不得,“现在买点好东西,一百块哪够啊?”
    王浩笑着摆了摆手:“姑妈,志新哥,爷爷,别急。钱由姑妈管,这是定海神针,谁也别想打主意,志国大哥的”监事会”也不是摆设。但是,公司要发展,钱也不能总躺在帆布包里睡大觉。我们董事会成立后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如何让这笔钱安全、合规地运作起来。”
    “王浩说得对。”贾志国这位新上任的“监事会主席”立刻进入角色,他推了推眼镜,用一种审慎的语气说道:“这么大一笔现金放在家里,本身就不安全,也容易引人注目。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这笔钱存到银行去。”
    “存银行?”和平女士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第五十二章里对银行的担忧又浮上心头,“志国,存银行目标太大了吧?万一……万一银行的人问起来这钱是哪儿来的,我们怎么说?会不会把我们当成”投机倒把”的给抓起来啊?”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对银行的信任度远不如后世,大额现金存款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猜疑。特别是他们这种突然冒出来的“巨款”。
    孟朝阳这位“首席文化官”也开口了,她的声音温婉却带着理性:“妈,志国说的有道理。从长远看,资金的正规化管理是必须的。但您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王浩,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姑妈,嫂子,你们多虑了。”王浩笑道,“我们现在不是以个人名义去存款,而是要以公司的名义,去银行开立一个”对公账户”。我们是合法经营,光明正大赚钱,银行只会欢迎我们这样的优质客户。”
    “对公账户?”和平女士显然对这个词很陌生,其他人也是一脸茫然,除了贾志国若有所思。
    “是的。”王浩耐心解释道,“对公账户就是企业在银行开立的结算账户,专门用于企业日常的资金收付和转账结算。以后我们”领潮者”所有生意的进出账目,都要通过这个账户走。这样既安全规范,方便管理,也显得我们公司正规,将来跟大客户、大商场合作,人家一看我们有对公账户,信任度都会高很多。”
    贾志国在一旁频频点头:“王浩说的没错。正规化经营,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石。开立对公账户,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他看向和平女士,“妈,这事儿宜早不宜迟,明天,您就和志新,还有王浩一起去银行把这事儿办了。”
    “我……我也去?”和平女士既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她这辈子还没办过这么“高级”的业务呢。而且,让她一个人带着这么多钱出门,她也不放心。有王浩和志新跟着,她胆子能大点。
    贾小凡在一旁举手:“我也要去见识见识!”作为“青年潮流顾问”,她觉得这种事情也挺“潮”的。
    王浩笑道:“好,那明天咱们就组团去银行。”
    第二天一大早。和平女士特意换上了一件自己认为最体面的蓝色涤卡上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贾志新也穿上了他那件心爱的皮夹克,努力想摆出“总经理”的派头。王浩则依旧是一身休闲打扮,神态自若。贾小凡也穿戴整齐,兴奋地跟在后面。
    四人来到离家最近的一家工商银行。银行大厅里人不多,但也透着一股严肃的气氛。和平女士一进门,就感觉手心有点冒汗,她紧紧攥着那个帆布包,亦步亦趋地跟在王浩和贾志新身后。贾小凡则好奇地东张西望。
    王浩轻车熟路地取了号,带着三人来到对公业务窗口。“同志,您好,我们想咨询一下开立对公账户的业务。”王浩礼貌地对窗口里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女柜员说道。
    女柜员抬起头,打量了他们几眼,目光在和平女士怀里的帆布包上停留了片刻,问道:“你们是什么单位?有营业执照吗?”她的语气带着职业性的审慎。
    “营业执照……我们正在办。”贾志新抢着回答,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身份。
    “正在办?”女柜员的眉头微微一蹙,“没有营业执照正本,按规定是不能开对公账户的。你们得先把营业执照办下来。”
    “啊?”和平女士一听这话,心凉了半截,“那……那怎么办啊?我们这钱……”她下意识地想把帆布包递过去,“同志,您看,我们这都是正经生意赚来的钱,绝对干净!”
    王浩连忙拦住她,笑着对柜员解释:“同志,您别误会。我们是想先咨询一下开户流程和所需材料。营业执照我们已经委托相关部门在加急办理了,估计很快就能拿到。我们想提前了解清楚,等执照一下来,就能第一时间过来办理。”
    女柜员听他这么一说,脸色缓和了些,递给他们一张业务指南:“喏,这是开立对公账户需要的材料清单和流程说明,你们可以先看一下。等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公章、财务章、法人章这些都办齐了再来。”
    和平女士和贾志新看着那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指南,都有些发懵。什么组织机构代码证,什么税务登记证,还有那一堆章,这些词他们听都没听过。贾小凡也凑过来看,小声嘀咕:“哇,比我们期末考试的复习提纲还复杂。”
    “谢谢您,同志。”王浩接过指南,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又问了几个关于账户类型、资金限额等专业问题。女柜员见他问得内行,态度也客气了不少,一一作了解答。
    从银行出来,和平女士有些泄气:“唉,闹了半天,这钱还是存不进去啊。还得办那么多证,听着都头大。”
    贾志新也挠了挠头:“是啊,这开公司比我想象的麻烦多了。光听那些证的名字我就晕了。”
    “万里长征这才刚迈出第一步。”王浩笑道,“**的事情,正好可以发挥志国大哥的专长。他是”监事会主席”,由他去负责跟进这些政府审批流程,最合适不过了。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把营业执照拿下来。有了营业执照,才能刻公章、财务章,才能去办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
    回到家,王浩把银行的情况跟大家一说,特别是那一串**清单。
    贾志国听完,二话不说,拍着胸脯道:“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明天就去工商局咨询,争取尽快把营业执照办下来。公司名称就叫”北京领潮者服饰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响亮!至于那些什么代码证、税务证,我一并去打听清楚,保证把咱们”领潮者”办成手续齐全、合法合规的正规军!”他这个机关干部,对付这些流程性的东西,比家里任何人都更有经验和门路。
    有了贾志国的承诺,大家心里踏实了不少。
    接下来的几天,贾家进入了一种全新的运转模式。
    贾志国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积极奔走于工商、税务等部门,咨询政策,准备材料。他那股在机关单位练就的严谨细致劲儿,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也遇到了不少程序上的磕磕绊绊和人浮于事的拖沓,但他乐在其中,仿佛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每天回家,都会向“董事会”汇报进展,比如今天去工商局排了多久的队,明天要去哪个部门盖章。
    和平女士则彻底进入了“首席财务官”的角色。既然暂时存不了银行,她把那笔巨款分成几份,分别用油纸包好,藏在了家里各个她认为最安全隐秘的角落——床底下、衣柜顶上、米缸里……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检查一遍,生怕少了分毫。同时,她开始学习记账,买了个小账本,一笔一笔地记录着预期的开销和收入,虽然还不规范,就是流水账,但态度极其认真。她甚至开始琢磨,等公司开起来,是不是该去报个会计学习班。
    贾志新这个“总经理”,在最初的兴奋劲儿过去后,也开始思考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公司成立了,总不能还在家里办公吧?那些已经交了定金的“城市合伙人”,第一批货什么时候能给人家发过去?服装厂那边也得去沟通下一批订单的生产了。他开始频繁地往服装厂跑,催促进度,检查质量。
    孟朝阳这位“首席文化官”,则开始认真构思“领潮者”的品牌文化。她找来一些国外的时尚杂志和商业案例,研究品牌定位和宣传策略。她觉得“领潮者”这个名字很好,但还需要一个更鲜明的品牌口号和视觉形象。贾小凡作为“青年潮流顾问”,时不时地会给她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建议把T恤的包装设计得更酷一点,或者搞一些年轻人喜欢的街头活动,比如涂鸦比赛什么的。祖孙三代,常常在饭桌上为了一个广告语、一个logo设计争得面红耳赤,但也充满了创意的火花。
    傅明老爷子这位“名誉董事长”,虽然不直接参与具体事务,但每天都会背着手在院子里溜达,时不时地对忙碌的众人指点一二,发表一些“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比如,他会语重心长地告诫贾志新:“志新啊,做生意,诚信是金。咱们不能因为现在赚了点钱就飘了,要童叟无欺,薄利多销,才能长久。”又或者对和平说:“和平啊,这钱要管好,但也不能太抠门,该投入的地方要投入,不然公司发展不起来。”这些老生常谈,在王浩看来,却蕴含着朴素的商业智慧。
    王浩则像一个幕后导演,在关键时刻给予指点和协调。他会帮贾志国分析**流程中的难点,提醒贾志新注意与供应商的合同细节,启发孟朝阳品牌宣传的方向。
    这天晚饭后,贾家人又开起了“董事会”。“志国大哥,营业执照的事情怎么样了?”王浩问道。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贾志国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差不多了!工商局那边我已经把材料都递上去了,他们说审核通过后,大概一周左右就能拿到执照。公司名称就叫”北京领潮者服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我咨询了一下,根据我们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建议填五万。”
    “五万?”和平女士一听就急了,“咱们哪有那么多钱注册啊?那不是得把家底都掏空了?”她怀里的帆布包仿佛又沉重了几分。
    王浩笑着解释:“姑妈,注册资本在目前这个阶段,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非要马上实缴那么多。它更多的是一个数字,代表了公司的规模和承担责任的能力。我们现在账上虽然只有两万多,但后续还会不断有收入。填五万,也是为了以后业务发展考虑,显得公司有实力。而且,如果真需要验资,我们可以想办法短期周转一下,或者采取分期认缴的方式,具体要看工商局那边的规定。”
    “哦,这样啊。”和平女士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只要不是立刻让她拿出五万块钱,她就放心多了。
    “太好了!”贾志新兴奋地一拍大腿,“等执照下来,我就是”北京领潮者服饰有限公司”的贾总了!”他得意地挺了挺胸。
    “执照下来后,我们就要马上考虑办公地点的问题了。”王浩继续说道,“总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影响邻里关系不说,也不利于公司形象。而且,我们还需要一个地方存放货物,接待合伙人。我建议,我们先租一个小门脸,既能当办公室,也能当个小仓库,最好还能兼具一点产品展示的功能。”
    “租门脸?那得花多少钱啊?”和平女士的CFO雷达立刻启动。她已经在小本本上开始盘算这笔开销了。
    “这个就要看地段和面积了。”王浩说,“我的想法是,不一定非要在最繁华的地段,比如西单王府井那种地方,租金太贵,我们初期承担不起。但交通要便利,方便我们进货出货,也方便合伙人过来洽谈。我们可以先去附近的几条街转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比如一些临街的平房,或者是一些新兴的小商品市场里的铺位。”
    孟朝阳补充道:“办公环境也很重要,要体现我们”领潮者”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不需要多豪华,但一定要干净、整洁,有点设计感。”
    于是,寻找办公地点成了贾家下一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周末,一家人倾巢出动,除了要上课的贾小凡,其他人都加入了“找房大军”,开始在北京城里物色合适的门脸房。和平女士一路上都在强调“勤俭节约,控制成本”。看到稍微像样点儿的铺面,一问租金,她就直摇头:“太贵了太贵了!咱们刚起步,得省着点花!”
    贾志新则希望能找个气派点的地方,这样他“贾总”出去谈生意也有面子。傅明老爷子则更关注周边的治安和邻里关系。
    贾家的商业进化之路,就在这一次次的家庭讨论和集体行动中,磕磕绊绊却又充满希望地向前推进着。从一个意外的“钱袋子”,到即将到手的“营业执照”,再到对未来办公地点的憧憬,这个普通的老北京家庭,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