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章:黄牛?不,是气氛组!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637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贾志新瞅着王浩,那眼神,活像在看一个外星生物。
“浩子,你……你没事儿吧?”他伸出手,想探探王浩的额头,“让黄牛多赚钱,证明咱们火了?这是什么歪理邪说?”
他嗓门不小,震得和平女士刚端起的茶杯里的水都漾了出来。
“哥!你小点声儿!”贾志新气哼哼地一屁股坐回椅子上,“我辛辛苦苦排队,完了他们转手就加二十多块!这不明摆着占咱们便宜吗?凭什么啊!”
王浩慢条斯理地拿起一个橘子,剥开,递给和平一瓣,又递给贾志新一瓣,自己才慢悠悠地吃起来。
“船长,账可不能这么算。”王浩嚼着橘子,含糊不清地说,“你想想,那些没买到帽子的人,心里急不急?”
“废话!你看那一个个抓耳挠腮的样儿!”贾志新翻了个白眼。
“那他们急了会怎么样?”王浩循循善诱。
“还能怎么样?明天继续排呗!或者……就像刚才那小子,找黄牛买呗!”贾志新说到这儿,突然顿住了,眼睛眨了眨。
和平女士在旁边听着,眼珠子跟着两人的对话滴溜溜地转,听到这儿,她一拍大腿:“哎哟!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浩子是说,那些黄牛啊,他们越是高价卖咱们的帽子,就越显得咱们的帽子金贵,越抢手,是不是这个理儿?”
王浩赞许地看了和平一眼:“姑妈英明!一点就透!”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道:“黄牛的存在,就像一个免费的大喇叭,成天在外面吆喝:”领潮者”的帽子牛掰格拉斯!”领潮者”的帽子想买都买不着!想想看,这广告效应,咱们自己得花多少钱才能达到?”
“他们每成功倒卖出去一顶帽子,就等于又给咱们做了一次活广告,告诉大家这玩意儿有多紧俏。这叫什么?这叫市场热度!懂不懂?”
【神级嘴炮系统:检测到宿主正在进行反向营销理论输出,系统表示……很有意思。】
贾志新被王浩这套理论绕得有点晕,但仔细一琢磨,好像……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你的意思是……咱们还得感谢他们?”他还是有点转不过弯。
“感谢谈不上,”王浩摆摆手,“但我们确实可以利用他们,让他们从单纯的”吸血鬼”,变成咱们的”气氛组”,甚至是”编外宣传员”。”
“气氛组?编外宣传员?”贾志新嘴巴张成了O型,显然这两个新词儿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简单说,就是让他们帮咱们把火烧得更旺!”王浩嘴角勾起一抹坏笑,“船长,敢不敢玩把大的?”
……
王浩的计划,简单粗暴,却又透着一股子邪性。
他管这叫——“黄牛驯养计划”。
首先,限量一百顶的规矩不变,这是“领潮者”品牌逼格的基石,绝不能动摇。
其次,他要主动出击,联系几个在西单附近比较有“实力”的黄牛头子。
“咱们每天,从一百顶里面,拿出那么……十顶八顶的,不通过专柜,直接”横流”给他们。”王浩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
“什么?!”贾志新噌地一下又站了起来,“浩子!你这……这不是资敌吗?把咱们的帽子给他们去卖高价?”
就连一向觉得王浩主意多的和平女士,这会儿也皱起了眉头:“浩子啊,这……这不太好吧?这不是明摆着让他们赚钱嘛!”
傅明老爷子在一旁听了半天,终于忍不住了,重重地放下茶缸,发出一声闷响。
“胡闹!”老爷子吹胡子瞪眼,“王浩,你这叫什么主意?这跟那些倒买倒卖国家计划物资的投机倒把分子有什么区别?这是不正之风!绝对不行!”
“爷爷,爷爷您先消消气。”王浩赶紧给老爷子续上水,“我这可不是投机倒把,我这叫”规范市场,引导消费”。”
他转向贾志新和和平:“船长,姑妈,你们想啊,黄牛是禁不绝的。只要咱们的帽子火,他们就像闻着腥味的猫,总会想方设法弄到货。与其让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甚至搞出些假冒伪劣产品来扰乱市场,不如咱们主动给他们划个道儿。”
“咱们给他们货,但不是白给。”王浩压低了声音,透着一股子神秘。
“第一,价格。他们可以加价,但不能漫天要价。我会跟他们”沟通”一个合理的溢价区间,比如,加个百分之五十到八十。这样既能显示咱们帽子的稀缺性,又不至于把真心喜欢的顾客吓跑。”
“第二,宣传。他们拿了咱们的货,就得帮咱们说好话。比如,告诉那些犹豫的顾客,”领潮者”的帽子质量多好,设计多潮,现在不买以后更难买。还要帮咱们盯着,一旦市面上出现假货,他们得第一时间通知咱们。”
“第三,秩序。那些零散的小黄牛,或者想浑水摸鱼的,就交给这些”大黄牛”去”管理”。咱们把他们变成了”官方认证黄牛”,他们自己就会维护这个小生态的稳定,总比现在乱糟糟的强吧?”
王浩一番话说完,屋里静悄悄的。
贾志新听得目瞪口呆,他感觉自己的脑容量有点不够用了。还能这么玩?
和平女士则是越听眼睛越亮,仿佛看到了一座新的金山。
傅明老爷子眉头紧锁,显然还在消化王浩这套“歪理”。“你这……这不是与虎谋皮吗?”
“爷爷,老虎喂饱了,也能看家护院不是?”王浩笑道,“再说了,主动权掌握在咱们手里。咱们给他们多少货,他们就只能卖多少。他们要是敢不听话,或者把价格炒得太离谱,咱们随时可以断了他们的粮。到时候,他们就得哭着喊着求咱们了。”
【神级嘴炮系统:恭喜宿主成功解锁“黄牛心理学”应用,获得“商业谈判气场+1”临时buff。】
贾志新看着王浩,半晌才憋出一句:“浩子,我算是服了你了……你这脑子,不去搞传销都屈才了!”
“去你的!”王浩笑骂一句,“这叫商业策略!走,船长,咱们这就去会会那些”可爱的”黄牛们!”
……
西单百货附近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茶馆里。
王浩和贾志新见到了三个在这一片儿小有名气的黄牛头子——一个瘦高个戴金链子的,人称“猴三”;一个矮胖墩满脸横肉的,外号“屠夫”;还有一个看着斯斯文文戴眼镜的,大家都叫他“眼镜蛇”。
一听王浩的来意,三个黄牛头子都愣住了。
猴三嘬着牙花子,狐疑地看着王浩:“小兄弟,你没开玩笑吧?你们”领潮者”主动给我们货?”
屠夫瓮声瓮气地问:“条件呢?别跟我们耍花样。”
眼镜蛇则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精光:“我们凭什么相信你?这不会是想把我们一锅端了吧?”
王浩笑了笑,不慌不忙地给每人递上一根烟。
“几位大哥,开门见山。”领潮者”的帽子有多火,你们比我清楚。你们每天辛辛苦苦排队,或者从散户手里收,能拿多少货?风险大不大?”
“咱们合作,对大家都有好处。”王浩伸出三根手指,“第一,稳定货源。我每天固定给你们一定数量的帽子,保证是正品。第二,合理利润。价格嘛,咱们可以商量着来,保证你们有得赚,但也不能太黑,坏了市场规矩。第三,共同维护。”领潮者”的牌子要是砸了,大家都没得玩。以后我们出新款,优先考虑各位。”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三人:“当然,你们要是觉得信不过,或者想继续单打独斗,也没问题。不过,外面的小黄牛可不少,万一哪天……嘿嘿。”
王浩这番话,软硬兼施,点到为止。
三个黄牛头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意动。
王浩说的是实话,他们虽然能搞到货,但量不稳定,而且风险也高。现在有人主动送上门来,还给出了看似合理的条件。
“眼镜蛇”沉吟片刻,开口道:“每天多少顶?价格怎么说?”
王浩微微一笑:“好说……”
接下来的几天,西单百货的“领潮者”专柜依旧火爆。
但奇怪的是,专柜门口的黄牛数量似乎少了一些,也规矩了不少。
反倒是市场上,那些没抢到帽子的人,更容易从一些“特殊渠道”以略高于原价的价格买到帽子了。价格嘛,大概在五六十块左右浮动。
这个价格,对于那些急于追赶潮流的年轻人来说,咬咬牙也能接受。
“听说了吗?”领潮者”的帽子,现在外面黄牛都卖六十了!”
“可不是嘛!我同学昨天找黄牛买的,说是正品,戴上那叫一个帅!”
“哎,这帽子是真牛,连黄牛都认证了!”
黄牛们拿了王浩的货,自然也乐得帮着宣传。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领潮者”的火爆,以及帽子的稀缺,无形中又给这股热潮添了一把柴。
贾志新一开始还觉得肉疼,把自家的帽子“送”给黄牛去赚钱。但当他亲耳听到那些黄牛唾沫横飞地吹捧“领潮者”,甚至开始主动维护起秩序,呵斥那些想插队或者捣乱的人时,他心里那点不爽渐渐被一种奇异的自豪感取代了。
“浩子,你瞧见没?那猴三,昨天还跟人吹牛,说他跟咱们”领潮者”内部有人,拿的都是一手货源!”贾志新憋着笑,对王浩说。
王浩抿嘴一笑:“船长,看见没,这就叫”借力打力”。他们现在越是吹嘘自己有渠道,就越是帮咱们抬高了身价。”
《京城晚报》的社会版块,还真就此事刊登了一篇小通讯,标题是《一帽难求为哪般?“领潮者”引发消费新现象》。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豆腐块,但也算是在官方媒体上露了脸。
“免费的全国性大报宣传,啧啧。”王浩拿着报纸,心情愉悦。
就在贾家上下都沉浸在“领潮者”帽子持续火爆,以及王浩“化腐朽为神奇”的骚操作带来的喜悦中时,一个电话,却如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电话是王厂长打来的,语气带着几分焦急和无奈。
“王浩啊,志新啊,出……出岔子了!”王厂长的声音有些沙哑,“咱们订的那批做帽子的进口布料,供应商那边说……说因为港口那边出了点问题,货船延期了,下一批料子最快……最快也要半个月才能到啊!”
“什么?!”
王浩和贾志新同时愣住了。
布料断供?
这“饥饿营销”玩得正嗨,眼看就要把全京城的胃口都吊起来了,结果……原料没了?
这下可不是“饥饿”了,这是要“饿死”了啊!
王浩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麻烦,又来了。而且,这次的麻烦,似乎比黄牛更难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