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农家崛起 第17章大哥杨宴礼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339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杨棋帮着杨承林做晚饭,杨初霁就带着杨墨去了他和杨棋的房间。
“二哥,我给你诊诊脉。”杨初霁将人按在凳子上,执起杨墨的手,两指搭在他的手腕上。
杨墨看着认真把脉的小弟,心里有一肚子的疑惑,却又不知道从何问起。
这次见面,他感觉小弟不太一样了,以前的小弟虽然不懦弱,可也不曾如此强势,而且他什么时候学了医术?
“小弟你……”
杨初霁像是知道杨墨想要说什么,忙说道:“我知道二哥聪明,咋看破不说破。”
“他……”
“二哥,你身体没有毛病,补药不要再喝了,只要每日餐食营养丰富即可。你若是不放心,一会儿我给哥夫也把下脉。”
杨墨闻言脸上多了一抹羞涩:“这,这就不用了吧。”
杨初霁语重心长道:“二哥,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情,双方身体都无恙了,小外甥才能出现。”
杨墨:“……”
就在这时,房门被敲响,杨棋的声音传来:“二哥,小弟,吃饭了。”
杨初霁应声:“来了。”转身又和杨墨说了声:“二哥,一会我来和哥夫提。”
晚饭没有中午的丰富,杨承林不太会做菜,简单的四菜一汤。
杨初霁眼睛往外面看了几眼,问道:“二哥夫还没回来?”
杨棋回道:“没呢,刚我出去看了。”
人是不禁念叨的,杨棋话刚落音,莫天成的身影就出现在院子里。
杨棋跑去厨房拿了一副新的碗筷。
杨承林见人进来,招呼坐下一起吃饭:“天成,辛苦了。坐下先吃饭。”
莫天成应声,在杨墨身边坐下。杨棋将盛好的米饭和筷子摆到他面前,莫天成道了声,便说了回来的所见所闻。
他说道:“岳父,我回来的时候瞧见爷爷从祠堂出来了。”
杨承林皱眉:“我爹?不是要三天吗?”
莫天成摇了摇头:“不清楚,我看他怒气冲冲的,或许是家里有事吧。岳父,小婿觉得他们不会罢休的。虽说断亲分家了,小婿担心他们会来找麻烦。”
瞧着一屋子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甚是担忧。
杨承林欣慰道:“天成放心,村长压着,一时半会儿他们不敢有动作的。”
杨初霁听着他们的对话,夹菜的手停顿了下,若有所思。
“小弟,想什么呢?快吃饭。”杨棋喊了声。
杨初霁摇摇头:“没想什么。阿父,明天我去找大哥,你就在家陪着爹爹。二哥夫的担忧不无道理。杨老爷子突然回去,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杨承林想了下,答应了。他是担心还在养病的舒哥儿,盖房子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缓一下也没关系。
杨墨皱眉:“阿父,要不我和天成在家住一日。”
杨初霁立刻拒绝:“二哥不用了,茅草屋太小了,没有多余的房间,等以后盖了房子,专门给你们留一间,想什么时候回来住都行。”
一顿饭因着杨守财莫名其妙被放回去,而吃得不安稳。
饭后,杨初霁提出要给莫天成把脉,遭到了杨承林的反对。
莫天成倒是无所谓,他不认为杨初霁这个十岁的小舅子真能治病,就当是玩玩。
谁知道,很快他就被打脸了……
杨初霁起先也没太在意,他也不认为莫天成身体有问题,就是想按他二哥的心,让他在一起方面不要太着急,哪里知道,莫天成的身体真会有问题。
杨初霁搭了会儿脉,一脸严肃道:“二哥夫,你中毒了。”
莫天成闻言,一脸惊愕:“啥?中毒?我怎么没感觉?”
杨墨也紧张兮兮问:“中毒?什么毒?莫哥没有中毒的反应啊?”
杨初霁收回手认真道:“有,你们没有孩子。二哥夫被下了绝嗣药。”
“什么?!怎么会呢?”杨墨震惊地叫了出来。
莫天成脸色瞬间凝重,他不会认为杨初霁会因为阿墨而胡说八道,这事找个医术好的大夫一看便知。
他问杨初霁:“小弟,能看出中毒多久了吗?”
杨初霁:“药效还比较猛,估计也就月余。”
杨墨突然回神,抓着杨初霁的手臂,满眼都是期许:“小弟,这毒你能不能解?”
忽地,好几双眼睛都看向杨初霁。
杨初霁没有直接回答杨墨的话,而是和莫天成说道:“二哥夫,源头没处理,解与不解,区别不大。”
莫天成赞同地点头:“我明白,今天谢谢你。等我处理好事情,要劳烦小弟。”
杨初霁笑着摆摆手说:“你是我二哥夫嘛,为了二哥后半辈子的幸福,我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莫天成向杨承林提出告辞,带着杨墨回莫家。
翌日,天刚蒙蒙亮,杨初霁就背着背篓往村口走。
村口停着牛车,李大爷坐在牛车上,牛车上已经坐着三两个人,都是三十,四十来岁的妇人,手里挎着篮子,里面都是一些蔬菜鸡蛋,应该是拿到镇上去卖的。
“霁哥儿,坐车不?”李大爷笑呵呵地问快走到他跟前的杨初霁。
杨初霁看了眼牛车,还有挺大一块地方的,想了想,决定坐牛车去镇上。他掏了一文钱给李大爷,将背篓放到牛车上,自己则一个翻跃,稳稳落到牛车上。
“霁哥儿,不是大娘说你,一个哥儿动作这么粗鲁,小心嫁不出去。”穿着灰扑扑粗布衣服的妇人,尖酸刻薄的话飘了出来。
杨初霁蹙眉,眼前说话的妇人在记忆里没有搜到,想来是他不认识的,却这般说他。估计是他昨日的事迹在村子里传开了,一些人看不惯他。
杨初霁可不是忍气吞声的人,会怼道:“我嫁不嫁得出去就不劳大婶费心了,毕竟您也不是我什么人。”
灰衣妇人瞬间就气炸了:“你,你,你……”
杨初霁翻了翻白眼,心道:就这口才?还不如李招娣呢,看来也不是所有人的脸皮都那么厚的。
他抱着背篓坐在离她们比较远的地方,看着路上的风景,脑海里想着今后的打算。原主的记忆里养兄杨宴礼对原主非常好,原主的名字还是他给取的呢。若不是他们之间只差了七岁,他都要以为杨宴礼把原主当儿子养了。
杨宴礼中了秀才后,就在镇上找了份工作,减轻家里供他读书的负担。因而,他很少回家,只有在农忙的时候,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长住。
杨初霁想着想着事情,牛车就到了镇上。
杨初霁背起背篓,跳下牛车,头也不回地往学堂的方向去。
“你们看看,这么没礼貌。”
“郑家的,人霁哥儿说的也没错,你在他面前就是个陌生人。”
“好歹是一个村的,沾亲带故的,怎么能算陌生人。”
“你夫家姓郑,他姓杨,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几人互相挤兑了几句,不欢而散。
学堂。
一堂课结束,杨宴礼就被陶夫子叫到夫子室。
杨宴礼对着夫子作揖:“陶夫子。”
陶夫子目光严肃盯着杨宴礼看了一会儿,才说道:“宴礼,你已经是秀才了,学堂教不了你多少,你该去府城的清风学院学习,三年后,才更有希望中举。我这有一封推荐信,你带着它去,学院的夫子会破格让你入学的。”
杨宴礼婉言拒绝道:“多谢夫子的好意,学生在学堂学就足够了。”
陶夫子沉默了一会儿,没有收回推荐信,继续说道:“别忙着拒绝,好好考虑一下,学业的事情,要慎重。若是有困难,可以来找夫子。”
杨宴礼恭敬地作揖致谢:“谢谢夫子。”
陶夫子:“回去吧。”
杨宴礼:“学生告退。”
杨宴礼离开夫子室,再回甲班的路上,有学堂的管事拦下了他,告诉他有人来找他,在学堂外面等着他。
“多谢管事告知。”杨宴礼说罢便匆匆往学堂外走。
杨初霁靠着树干,抱着背篓,小小一团躲在树荫下。
杨宴礼出来的时候,就是见到了这样一幅画面。
他以为会是阿父,没想到是小弟来了。
他眼睛亮了亮,三步并两步跑过去。“霁哥儿,怎么一个人来找大哥?是家里出事了吗?”
杨初霁摇了摇头:“大哥,我们换个地方说。”
杨宴礼自然地接过杨初霁手里的背篓,牵起他的手,在杨初霁不自在地想要挣脱时,杨宴礼的声音响起:“霁哥儿,我带你去学堂,学堂里不能乱走,我牵着你。”
杨初霁瘪瘪嘴:“大哥,我都十岁了,不是小孩子了,不会乱跑的。”
杨宴礼无视了他的话,牵着他,和守门的人说了一声,带着杨初霁去了他的住宿的地方。
“霁哥儿,现在可以告诉大哥家里出什么事情了。”话虽是疑问但语气坚定。
杨初霁没有隐瞒,将这几日的事情说了一遍。
杨宴礼听到霁哥儿被杨文宝推倒伤了脑袋,眼中闪过一抹杀意,快得连杨初霁都没有发现。
杨宴礼眼中满是疼惜,将杨初霁上上下下打量了一边,声音温柔道:“霁哥儿,还疼吗?”
杨初霁:“不疼了。大哥,我没事。现在分家了,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大哥,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金榜题名,给我们做靠山。”
杨宴礼笑着应道:“好!一定给霁哥儿考个状元回来,以后啊,让霁哥儿可以横着走。”
杨初霁挠挠头,这话怎么听着那么别扭呢,可有没觉得哪里不对劲。杨初霁索性不想了,从怀里其实是空间里拿出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
杨宴礼瞪圆了眼睛:“你,你哪来的一百两?告诉大哥。”
杨初霁左右看了看,没有发现人,就凑近杨宴礼轻声说:“大哥,这事儿目前只有三哥知道。我挖到了人参灵芝,卖了一大笔钱。所以啊,大哥,你只管认真读书。”
杨宴礼听完杨初霁的话,知道了银钱的来源,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拿到一百两的这一刻,杨宴礼是感动的,同时他也下了决定,去清风学院读书。
虽然在这里学,他也很有信心,三年后一定能中举,但是或许名次不会太高。
为了这些一直以来支持他读书的亲人,他要得到更好的名次。
作者闲话:
求枝枝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