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39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第十三章
你有没有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对蒋乐来说,直到二十岁时,他每一天都有这种感觉。
在家里,他是多余的,没有他也没关系,反正父母有弟弟。在学校,他是多余的,他不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也不是同学们喜欢的坏学生。也许只有在组队时,才会有人短暂地想起一下凑数的他。
升入大学前,他曾有一丝期待一切会变得不一样。但即使是在从小认识的“陌生人”中,他都没什么存在感,更别提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同学间了。
谁关心谁来自什么城市,又有什么爱好。
没有爱好很奇怪吗?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居住的这座城市,也没有去其他地方旅游过,这是什么很稀有的事吗?
二十岁生日的那天,果然还是没有一个人给他庆祝生日。就像他从来不应该出生一样。
习惯了,都二十次了,还能感觉到难过才神奇吧。
吃过了早餐,蒋乐背起只装着摘录本和铅笔盒的书包去了市图书馆。
今天的他要看什么书好呢?上次那本《生与死的对抗》*[1]还不错,虽然不太适合他。不过比起什么情感类的无聊书籍还是好多了,果然还是去心理区逛一逛?
路过「社会·小说」专柜时,他无意中扫视到一本书,书名叫做《当我们一起去跳海》*[1]。
说实话,直到看到那本书之前,蒋乐都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种“解决办法”。那天他把这本书借回了家。
回家后父母和弟弟都不在家,也许是送他去上补习班或是带他去买东西了,蒋乐不在乎也不关心。他锁上了门,在和弟弟分享的卧室里看完了这本“小说”。
蒋乐觉得,也许是小说,但也说不定是作者的亲生经历?如果要写出这么写实的故事,至少有一部分是作者感受过的吧?至于究竟是哪部分,那就不重要了。对他来说,故事里的人物就像他从未蒙面的“朋友”,所以他们做的一切都让他十分感同身受。
很可惜的是,蒋乐居住的城市离海很远,跳海需要坐飞机或是长途火车,而他没有钱。
好在他找到了退而求其次的替代方法。
去离家远一点的杂货店买打火机时,老板看了一眼蒋乐,不过见他这么高的个子,并没有多余地问一句他是否成年。
蒋乐在心中冷笑,就算老板查问,他也不怕。自己的确成年了,只是他不是为了抽烟才买的打火机罢了。
从母亲的抽屉里偷走一根缝衣针时,蒋乐倒是紧张了一下——主要要是被发现,他该怎么解释?说他想缝衣服?这也太不正常了……还好没有人发现。也许母亲发现过,但以为是自己搞丢了。
自那时起,蒋乐每次觉得胸口发闷时,就会找个清净的地方,背着人用打火机烤一下针头,然后扎自己的指尖。
一开始他要么对不准,或者扎浅了,效果不太好,倒是冷汗出了好几滴。
后来他可以一次扎五个指头都不带皱眉头的,左边扎完再扎右手,然后安心地享受那种又痛又不会留下痕迹的扎心痛感。
好痛。超级痛。比起撞到造成的淤青痛上一万倍,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尖锐的疼痛?
有一次蒋乐看着被自己挤得流了一手的红色小溪,乐得咯咯笑:的确是很“尖”。
至于为什么只用打火机,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他太中二了吧……后来他发现酒精湿巾也不错,不过还是打火机更有感觉——古代拷问犯人不总是那么做吗?只是针也不耐烤,用几次就变黑了。
蒋乐只是想痛,并不想得破伤风死掉。
而且他已经明白了,没有人爱他也没关系,至少他可以自己觉得要不要痛,以及,要不要活。
用完了一整盒他去店里买来的银针后,蒋乐放弃了这个“爱好”。
因为这已经满足不了他了。
注[1]:作者为诺尔曼·布朗(NormanOBrown)。
注[2]:作者为亚托•帕西里纳(ArtoPaasili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