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早该把这本事使出来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22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左郎中为老者诊完脉,开完药方后,顾立晨赶忙上前,恭敬地拱手说道:“左郎中,我带母亲来诊脉看病。”
    左郎中抬头一看,见是顾立晨,因之前对他印象颇深,便微笑着说道:“哦,是你啊。上次瑾之跟我提起过,说你很有想法。来,先请你母亲坐下,我给她号号脉。”
    顾立晨急忙搀扶母亲坐下。左郎中先是仔细询问陈玉兰身体哪些地方不舒服,接着将手指搭在她的手腕上,眉头微皱,认真地摸了许久,才叹了口气说道。
    “你这脉象又细又快,左边脉象发紧,右边却沉。说到底,是肺受损严重,肾也跟着亏虚了。你咳嗽了这么久,肺气都咳虚了,肺里的津液也耗干了,虚火一旺就化为痰。肾气不足,气都兜不住,所以稍微活动一下就喘得厉害。”
    陈玉兰听左郎中说得与自己的病症丝毫不差,连连点头称是,脸上却露出忧虑之色。
    顾立晨急忙问道:“那依左郎中之见,该如何给我娘调理呢?还请您给我娘开个药方。”
    左郎中铺开纸张,准备写药方:“得用北沙参、麦冬滋养肺部,再用煅蛤壳化痰。青黛配上海蛤粉可以清肝火,五味子专门用来止咳。抓药回去熬着喝,千万不能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每天天未亮时,喝碗淡盐水润润嗓子,慢慢调养吧。”
    待左郎中写好药方,顾立晨才猛地想起,牛车角落还放着药材。
    他赶忙从布包里取出用桑皮纸裹着的竹节参和木灵芝,快步走到左郎中面前,恭敬地递上:“左郎中,我前日在鹰嘴崖采了这两样药材,您给瞧瞧,可还入得了您的眼?”
    左郎中接过,细细端详起来。只见那竹节参纹理清晰,芦头饱满;木灵芝菌盖厚实,边缘还泛着新鲜的红褐光泽。
    左郎中不禁点头称赞:“都是难得的上品。竹节参健脾润肺最为相宜,这木灵芝虽说年份浅了些,用来安神止咳倒也合用。”
    说着,左郎中便从钱匣里数起铜钱:“竹节参八十文,木灵芝二十文,你有两支,那就是四十文,你看这价钱可还公道?”
    顾立晨笑着回应:“左郎中肯收,那便是对我的恩情,哪有不公道的道理。”
    刚说完,顾立晨想起还未付诊金和药费,便又要从袖中掏铜钱。
    左郎中见状,笑着按住他的手:“你母亲这服药,一副是八文钱,我开了七副,一共五十六文,就在方才的药材钱里扣去便是。”
    说罢,便将余下的六十四文钱交给了顾立晨。
    三人正要告辞,顾立晨回头望了望空荡荡的侧房,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左郎中,今日怎么没见左谨之?我还特意带了新做的颈椎牵引器,本想找他讨教一番呢。”
    左郎中一边擦拭着药碾子,一边无奈地说:“那小子自打去了洛云镇的岐黄医馆坐诊,就忙得像被拴在药车上的骡子。先是跟着老药师学炮制药材,近来又要帮着采办山货,七八天才能回一趟家。”
    顾立晨听罢,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用粗布裹着的牵引器。
    这牵引器是他照着左谨之此前画的图纸改良的,原本想着让对方看看榫卯处新加的防滑纹路,再一起研讨一些药理,可如今看来是扑空了。
    他心里虽有些失落,但更多的还是为左谨之感到高兴:“他如此肯钻研,将来必定是个悬壶济世的好郎中。”
    左郎中听了,微微一笑:“过奖了,他还得多磨练磨练才行。”
    三人告辞出来,顾立燕刚刚在医馆里,见左郎中严肃诊脉,不太敢说话。
    此时一和陈玉兰坐上马车,就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黄雀:“哥,娘,我觉得这个左郎中看上去比咱村里的方郎中厉害多了,娘吃他开的药肯定能好。”
    陈玉兰微微点头,叹了口气说:“唉,但愿如此吧。我生了这么久的病,吃了这么多药,真是拖累你们俩了。”
    顾立晨一边拉着牛车赶路,一边安慰道:“娘,您怎么又说这话?您就放宽心,先吃一段时间的药,同时做那牵引。我相信您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说着,他又低头看了看手中布袋里的铜钱。
    如今母亲的药钱有着落了,药材也卖了个好价钱,自己脑海里还多出了很多知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刚才没见着左谨之的那点失落,瞬间就被一种雀跃的心情取代了。
    等牛车到了下河村家门口,顾立晨扶着陈玉兰和妹子下了牛车,又拿上自己改良版的农具。
    他昨天把田里的杂草除了,今天还想松松土,再种些玉米、红薯和麦子。
    他赶着牛车到了吴庆家,正巧王大年在那和吴庆的爹爹吴土根闲聊。
    王大年见顾立晨过来,热情地大声招呼:“立晨,我儿子从你那拿来的农具可太好用了!平时那活儿我得干好几天,昨儿就干了两个时辰就做完了,而且腰也不疼。你这农具做得忒好,我看这方圆几百里,谁都没你点子多。”
    顾立晨连忙笑着摆手,谦虚地说:“王大伯,您太过奖了,我也就是以前听别人说起过,才有了这个想法。”
    吴土根家里也有地要锄草,听闻这锄地的农具很好用,便问:“啥样的农具啊?也给我瞧瞧,要是好的话,我也想打一把。”
    顾立晨便把手中的农具递给吴土根:“就是这把。”
    吴土根拿起农具,仔细查看了一番,又走到旁边沟渠边上挖了挖杂草。他当即面露喜色,走过来说:“我试了一下,确实比以前的农具好用,还不累。立晨,你也帮我打一把。”
    这时,陆续有一些村民经过。他们见几个人围在一起看着一把农具大声讨论,都好奇地围了过来。
    住在附近的邻居李柳珠挎着竹篮走过来,张水安扛着铁锹也凑上前,田埂上很快就围了七八个人。
    顾立晨索性放下工具,蹲在田垄间讲解起来:“这木柄是照着人手的弧度做的,握起来不打滑;刀刃的角度也调过,能借着力气往前推,不用老是弯腰。除草的时候贴着地皮走,既能把草连根除掉,又不会翻土,保证不会伤到庄稼。”
    村民们轮番试用,惊叹声此起彼伏。张水安拍着大腿嚷嚷:“咱村要是都用这工具,秋收能多打两担粮呢!”
    李柳珠惊喜地看着顾立晨说:“你这孩子,早该把这本事使出来,也好让大伙省省力。我也定一把,我家那口子每次做农活回来就喊腰痛,有了这农具,可就省事多了。”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