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城隍庙会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8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第三十三章城隍庙会
    &&&&&&
    正月十三这天,刘宇凌早早起来,在厨房里开始忙乎,为爷爷和他自己准备早饭。
    将红枣小米粥文火熬上,红薯洗干净切断蒸上,熘上三个馒头。然后,开始切萝卜丝,红萝卜丝、白萝卜丝,用的都是自家种的菜。
    爷爷和他的那片自留地交给二叔家打理了,二叔将地里收成分一些过来,也足够他爷俩吃了。
    过去的一年里,在黄大夫用中医持续调理下,爷爷的身体状况还算稳定,虽然再也不比从前,但至少可以生活自理,只是胃口不如以前,也明显瘦了一圈。
    不吃肉不喝酒,少辛辣刺激,这是黄大夫对爷爷的饮食要求。为此,刘宇凌学了各种素食做法,变着花样给爷爷吃。
    平时他上学时,中午饭爷爷自己能简单做点,有时二叔会让二婶送些过来。假期里,刘宇凌每顿饭都亲自做给爷爷吃。
    爷爷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有爷爷在,他就有个家,爷爷的存在对于刘宇凌而言有着无可替代的非同一般的意义。
    &&&&&&
    刚放寒假那天,刘宇凌、苏衍、赵健康、汪俊他们四个就商量好了,正月十三上午八点在小王镇初中大门口碰面,他们要一起去白云县城逛城隍庙会。
    城隍庙会,对于白云县而言,是一年一度的盛会,是百姓们民间信仰敬拜城隍神为新的一年祈福的民俗活动,是民间艺术荟萃的舞台,是地方小吃争相亮相的宴会,是民众自发的热火朝天的聚会。
    城隍,儒教《周官》八神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原意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据悉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期城隍神信仰逐渐兴盛,宋代则升级为国家祀典。元代时将大都城隍加封为护国保宁佑圣王,夫人为护国保宁王妃。
    相传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他称帝之后,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都、府、州、县城隍各赐王、公、侯、伯之号,每年祭祀。明太祖此举用意,“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1370(明洪武三年)年朝廷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并下诏去除了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为“都城隍”,其它只称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清代,基本完全继承了明代的城隍典章制度。
    白云县辖区包括12个乡镇,500多个自然村,大约50万人口。白云县的城隍神,其职能范围,庇佑着所有白云县辖区的百姓。
    传说明朝时期有一位王知县是个糊涂管,判案不细究细察,而往往凭着主观判断下结论,导致了不少冤假错案,老百姓对官府失去了信任。某日这王知县梦到自己被鬼差抓到一个阴森的大堂上,只见堂上坐着一位赤须黑面身着官服之人。那黑面官员厉声斥责王知县断案凭一面之词靠主观臆断听不进谏言致使草菅人命,命鬼差将吓傻了的王知县架起要往那滚开的油锅里抛。王知县吓醒后,一身冷汗,决心重新审理有疑点的案子。经过详细取证认真审案,纠正了错误,重新获得民众的信任。王知县到城隍庙祭拜时,赫然发现庙里端坐的城隍神像和他曾经梦中的一模一样,心生敬畏,从此成为一位为民负责的清官。
    白云县的城隍庙会,已经成为市级非遗活动。每年正月十三吉日,城隍爷出巡,体察民情,惩恶扬善,护一方民众的福祉。这天的“城隍爷出巡”活动,热闹非凡,最多时吸引上万人参加,不少外地的人也专程来逛热闹。
    &&&&&&
    刘宇凌以前和爷爷一起逛过庙会,而对苏衍来说这可是平生头一次。
    四位少男骑着四辆自行车,他们来到白云县城的时候,街道两旁已经有很多小摊小贩摆上了各色商品,各种小吃。街上彩旗飞扬,人群熙熙攘攘。少年们存好车之后,便加入了这热闹的海洋。
    大约上午九点半的时候,只听远处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有人激动地喊道,
    “城隍爷来了!城隍爷来了!”
    周围的人们都兴奋地拥挤到街道两旁,里三层外三层,翘首等待城隍神巡游的队伍过来。外层的人们甚至有的借了街边店里的凳子,站在凳子上,以便能看得清楚。
    四位少年到地还算早,有幸凑到了前排,老远就能看到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巡游队伍正往这边缓缓走来。。。。。。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