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6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15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冯熙今日两次被妹妹先声夺势,十分不悦,更不解的是给嫡次子冯修指婚,这种先入为主的事情从来没有过,她明明知道修儿一心只想尚主。冷冷地看了一眼得意非凡的李思冲,又看了一眼低首不观事的张彝,张彝正在咳嗽,咳得满脸通红。
    见妹妹还是不依不饶,大怒站起走到中央,满朝文武都在拭目观望,严峻以待。
    抬头看见妹妹满面春色,桃眼含情,心中一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看出兄妹间生了罅隙,那会被许多人撕成大裂缝的。
    遂沉静,再答道:“太皇太后所言入木三分,臣也认为推行三长可行。为稳妥起见,由京畿八道开始逐步向河南河北人口大郡推行,着吏部选一批可用之人为太守,缓缓施之。”
    转了一圈,看了看李安世,再看看李思冲,“那些人口多荒地少的上州郡,也可迁些去人口少荒地多的下州郡,再施以新税法,糅均田与三长合而为一,国增岁入,民减负重,才应是设立三长的精要,安世兄,晋国所言,对也不对?”
    百官闻言心下俱释疑解惑了,纷纷望着李安世,李安世尚未出言,郑羲换好官服进来,接过刀子,答道:“太师真乃安世兄知音。”
    皇帝扫视座下一遍过后,用手示意冯熙归座。
    接着不容质疑地说:“中书省制诏,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向科,无众寡之别。虽建九品之格,而丰埆之土未融;虽立均输之楷,而蚕绩之乡无异。”
    看着李思冲气得变形的脸,不怀好意道:“朕意已决,二月起始李中书顺阳侯进为陇西公,出吏部尚书,主持建立党长、里长、邻长永制,重新清理核定我大魏百姓户籍。”
    吏部也就是选部尚书原本两位尚书共事,苻承祖是太和殿宠宦,王袭父王睿是太和殿最得意男宠,可惜早死,王袭无才,由尚书令降为吏部尚书,是太师冯熙马前卒,为太和殿牢牢把持天下人事铨选。
    吏部被冯氏兄妹把持多年,皇帝借今日冯熙言行泄出的罅隙,见缝插针塞进了第三位吏部尚书,成功将李思冲这个两面三刀给打了进去。
    丝毫不理会冯熙的猝不及防,太和殿的忧喜参半,李思冲的暗自窃然,马上转换话题:“安世方才说的喜事,可以告知朕了。”
    门下给事中兼主客令、赵郡侯李安世起身出列启奏:“陛下,延兴三年曾诏,遥忆上古贤君们,着臣下们寻访舜帝的后裔。十余载间,臣反复核查比对相关书籍,确认相州范县雷泽,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即是《史记·五帝本纪》里曰:“舜耕历山,渔雷泽,”的历山雷泽之地,那里有一虞姓族户,乃是舜帝的后裔。”
    李彪方才吃了瘪,仗着有李思冲今日有太和殿撑腰,见大家都沉默不语,正是书生用博学的时候,也需卖弄一番挽回失掉的颜面。于是问道:“何以证明?且不论此雷泽即是太史公笔下的历山之雷泽,天下虞姓甚多,何以认定此户为舜帝后裔?还有姚姓亦是舜帝后裔,焉知不谬?”
    李安世回答道:“自延兴三年陛下诏求舜帝后裔,以感太上皇帝禅位之古德,天下汉臣莫不尽心使命,为君解忧释惑尽孝。臣亦图为君谋事,为已张名,每每与亲友鸿雁传书,必言及此事,终于天遂人愿,被安世拔得头筹,自然不敢轻言漫语做无稽之谈。”
    皇帝轻轻一笑,说道:“愿闻其详。”
    李安世躬身一礼,答道:“臣日前去往范县亲眼看过,那族虞姓男子个个都是重瞳子。范县一干官吏随同一并查看,已经具书上奏到中书省,想来年下事忙,尚未承达御前。”
    拓跋宏哈哈大笑,赞道:“卿乃少年英才,祖父文成皇帝从国子学生中提拔侍郎、博士之子为官,将官员子弟中的秀俊者提升为中书学生。当年李安世才不过十一岁,年龄虽小,面对询问陈说的井井有条,当即提拔为中书学生。两位先帝赞赏不断,安世行事一贯谨慎,谋多且有韬略,亲自看过,必不谬误。可否有合适官职加授先贤后裔?”
    李安世长叹一声:“臣亦为此唏嘘不已,如此贤达后裔,千年沧海桑田,竟阖族文盲,一字不识。”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