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班师回朝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779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昆吾大陆,天下三分。
凤羽、擎云、商黎三国各自雄踞一方,呈三足鼎立之势,数个小国穿立其中,依附于三大强国,夹缝求存。
昆吾之道,强者为尊,适者生存。
十八年前,统治昆吾大陆近四百年的大靖王朝被其开国功臣宫青云的后人宫浩天覆灭,昆吾大陆上的势力重新洗牌,成就如今局面。
宫浩天乃宫氏一族历代以来最年轻的族长,也是宫氏留存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后人,雄才大略,文武兼备,乃一代雄主。
宫氏一族与大靖王朝的宿怨,要追溯到大靖立朝之初。
四百年前,天降大劫,生灵涂炭,昆吾大陆的秩序全面崩溃,无数势力趁乱崛起,想要趁机执掌大权,十数年间,争斗不休,血流成河。
宫氏为累世氏族,底蕴深不可测,当时的宫氏家主宫青云择明主辅佐,倾尽家财,助其一统江山。
本以为明君贤臣的佳话能传唱百年,熟料不过镜花水月一场,大靖开国皇帝崩逝,作为开国功勋的宫氏一族,被大靖第二位皇帝构陷谋反,“铁证如山”。
一夕之间,兵权被夺,族人尽数入狱,很快便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行刑之时,血染大地,血腥味数日不散。
传说自那以后,大靖王都的法场终日阴风呼号,寒气森然,盖因聚集了宫氏一族的无数冤魂。
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一招不慎,满盘皆落索,传承数十代的累世大家族,因为帝王猜忌妒恨,险些覆灭在历史洪流之中。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大家族底蕴深厚,终是留下了血脉火种。
可惜,彼时大靖王朝只手遮天,宫氏一族的羽翼尽数被斩,逃出来的族人势单力微,没有翻云覆雨的能力,根本不敢露头,更别提为宫氏平反。
就这样,宫氏一族避世而居,背负仇恨活了三百年。
三百年时光漫长无比,宫氏韬光养晦,重新聚拢起了不菲的财富和力量,只是不知为何,子嗣一直不丰,到宫浩天这一代只剩下姐弟三人,只有宫浩天一人是嫡出。
宫氏一族是天生的掌兵者和弄权者,三百年过去,宫氏一族重回大众视野之时,已然成为了一个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令大靖王朝如鲠在喉,却又无计可施。
彼时,大靖王朝早已糜烂不堪,当朝皇帝荒淫无道,大兴土木,税赋层层叠加,致使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者无数,朝堂贪官污吏横行,吏治腐朽。
内忧外患不绝的境况下,大靖朝根本无力阻止宫氏复仇。
宫氏蛰伏三百年,若非先祖留下遗训,“非民不聊生之时,不可妄兴战乱,非天下大乱之际,不可挑起祸端,非生灵涂炭之时,不可因一己私为祸天下”,宫氏早就取大靖朝而代之了。
三百年来,历代家主恪守先祖遗训,不曾违背,直到大靖朝日暮西山,民乱四起,宫氏终于站了出来,剑指王都。
血海深仇,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宫浩天揭竿而起之时,响应者无数,自此半生戎马,征战十年,彻底覆灭了大靖朝,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乱局。
十八年前,宫浩天率领铁骑踏平了大靖王都崮元,将大靖皇族杀的人头滚滚,以此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
同一片法场,不同的血液,岁月交织,时光流转,仇恨消散,宫氏三百年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
有传言说,大靖皇族血染刑场之后,那片法场便再也没有传出凄惨的呼号之声,更是一夕回暖,生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全然不复从前的阴森。
法场生绿,大靖王都崮元却一夜之间成为了一座死城,焦土遍地,绿意尽失。
之后,宫浩天称帝,立国擎云,于尸山血海之中设立祭坛,告慰枉死的先祖,随后迁都朔阳,开启新朝。
然而,虽大仇得报,但宫浩天的壮志却未实现。
天下大乱之际,浑水摸鱼者众多,其中不乏野心勃勃之辈。
趁着宫浩天与大靖朝互相牵制之际,凤羽、商黎两国趁机攻城掠地,从弹丸小国一跃扩张为一等强国,尘埃落定之际竟是与擎云并肩而立。
自此,昆吾大陆三国鼎立,争端不休,三国接壤的边境摩擦不断,战争时有发生。
所幸三国各有劣势,国内皆不安稳,需以休养生息为主,因此,宫浩天在位的十年,三国之间自有默契,并没有爆发你死我活的大战。
谁都不想与其中一方两败俱伤,反叫渔翁得了利,故而三国之间得以相互制衡,称得上相安无事。
俗语有云,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
八年前,宫浩天骤然薨毙,皇后夜清亦自刎于龙榻之侧,追随而去。
帝后俱亡,擎云骤然示弱,边境战火立即点燃,豺狼虎豹同时扑来,一夕之间,擎云岌岌可危。
幸运的是,擎云新帝宫长瑾与其弟宫长玥皆是大才,文韬武略不在其父之下,宫浩天薨逝后,宫长瑾坐镇朝堂,稳定朝纲,其弟宫长玥则远赴边关,守卫疆土。
一个手段不凡,纵横朝野,一个骁勇善战,捍卫山河,兄弟二人齐心协力,过程虽艰难,终是有惊无险,守住了擎云江山,年轻的王朝险中求生,屹立不倒。
时光飞逝,八年已逝,昆吾大陆的局势渐安,格局基本稳定,这八年间,三国之间战火不熄,各有得失。
擎云边关在宫长玥的驻守下固若金汤,凤羽和商黎两国耗时耗力,竟是平白消耗了自身底蕴,最终得不偿失。
凤羽、商黎两国的掌权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止战议和,休养生息,若继续耗下去,对自身不利,万一马失前蹄,反倒让擎云趁虚而入,一统天下,岂非本末倒置。
擎云纪年,霄帝嘉和八年初,驻守边关八年未归的定远王宫长玥班师回朝,所过之处,百姓夹道相迎,沸反盈天,热闹非凡。
百姓们挤在街道上,笑容洋溢,抛撒着糖果点心,挥舞着各色彩绸,不住的高呼擎云万岁,陛下万岁,定远王千岁。
百姓们用最赤诚的热情欢迎这位守护了他们安宁的定远将军,给予了其最崇高的敬意。
擎云立朝十八载,若论擎云百姓最为拥戴之人,排在第一位的必然是守护他们家国平安的定远王宫长玥,其次才是开国君主宫浩天和当今陛下宫长瑾。
好在定远王与今上乃一母所处,感情甚笃,否则,如今的擎云局势如何,恐怕得另当别论。
嗡——
礼乐响彻天地,惊起飞鸟无数,白云悠悠,清风徐来,战火止歇后,天空似乎都变得湛蓝许多。
宫长玥跨坐在汗血宝马上,单手持缰,遥望着巍峨的城门,百感交集。
这是一座新城,城门高大,城墙宏伟,八年时间并未在其上留下多少岁月痕迹。
城门上方镌刻着一方牌匾,上书“朔阳”二字,铁画银钩,气吞山河,刻痕未旧,一笔一划间却书写着岁月的流逝,寂寥而沧桑,道尽了宫长玥为之倾尽全力的过往。
家门就在眼前,宫长玥只觉身体一阵酸软,疲惫瞬间爆发,大脑顷刻间混沌一片。
八年了,他真的很想睡个安稳觉,很想忘却战场上鲜血淋漓的一切。
但是,不可以。
他必须挺直脊背,浑身裹满煞气,这样才不会让有心之人窥见他内心的软弱。
“入城!”
一声令下,大军入城。
宫长玥一马当先,率先迈入离开了八年的故土。
看着街道两旁挤挤挨挨的笑脸,陌生而又熟悉的街道,宫长玥心中沉积的郁气渐渐散去,紧绷的唇角松弛下来,眸底染上了些许暖意。
至少,他付出的一切尽数被人记在心中,他们感激他,拥戴他,热情的迎接他,他们的笑脸便是对他最大的表彰。
真好,八年的时光未曾错付,他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他的身后有无数支持他的百姓,身旁则是数十万忠心耿耿的将士,即便前路布满荆棘,他也要拼尽全力,成为他们最坚固的后盾。
即便这一切并非宫长玥所求,但他早已决定背负,此生不悔。
“恭迎定远王班师回朝——”
“恭迎定远王——”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百姓们齐声呐喊,道尽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