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不死之死C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97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二九八。还真是可以理解的呀
    ——“等一等!……”
    已出一里来地,刚刚登上山路的慧能忽然听见身后有人急促高声。而回头适才站定,一气喘吁吁后生倾刻追到了跟前:
    “客官,执事、让告诉,上山、不管走到那儿,天黑之前,一定要回。那后山老林,不时有虎豹出没。”
    说了,又从衣兜掏出几个面饼:“这是执事找来给客官的。”
    慧能双手接过深深作礼,一声“谢谢”之后,转身更是加快了脚步。
    佛经上说,人若舍己遗骸布施鸟兽虫蚁、鱼鳖虾蟹等一切有情,不但能灭先世罪业,更可随弥勒佛将来龙华初会得度。
    可人逝又如何布施呢?
    因此佛经又谓,凡有助舍身如愿者,其功德不相上下。
    所以,古往今来,人若大愿尸陀,一定须人相助移尸山野、分尸水陆。当然,发愿如愿,就不仅仅愿者一己之事了。
    中土大地生命观念,不但乐生重生,还视死如生。百年辞世,只变换一种生活状态、生活空间而已。
    所以,人逝不仅入土为安,更对如何长久保存尸身多费心力了。
    因为,人不管在哪个天地以哪种方式享受自己,若无形体且形体不能完全,都是无法想象的吧。
    虽然,随着佛法流播,人的观念也渐渐有变。但真遇发心身后露尸山野、分尸水陆让野兽撕扯、禽鸟啄摔、鱼鳖吞吐、虫蚁爬钻而行无我布施时,那根深蒂固传统观念,总是隐隐作梗使愿者心意多难完全遂顺,更况还要助人鲜活走向尸陀之地呢?
    那真心爱戴长老的乡民因此于心不忍、于情煎熬、于理迟疑,还真是可以理解的呀。
    想长老视死如归,视死如寂,更言以此兑现修佛四弘愿誓,之心何其宽广、何其旷达;之信之誓,更又何其真诚。
    记得那年在一道场见信众发四弘誓愿时,座上高僧也曾谓之殷殷——菩萨诸行,唯由无我清净,人所誓愿,兑现成就全在一念寂灭……
    人,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1)
    那无尽无边、无量无上之谓,若不着落一己自心自性,一切还真就无尽无边、无量无上了吧。
    人截断轮回,寂灭身心,生时于人于世平等尽心尽力,逝后又将一己彻底融入大山布施无余,那早早有心有愿且最终回归山林自主生命长老,不仅可谓生死透彻,亦中土之人修佛得佛誓愿有成非常证验了吧。
    想到这里,慧能于长老敬佩之心更是由衷而生。
    ———参考张岂之主编,海波著《佛说死亡》;(1)。丁福保主编《佛学小辞典。四弘誓》;(《坛经。忏悔第六》: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