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陈晨的故事  第36章 烛光里的妈妈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2000  更新时间:13-11-16 03:11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我在医院住了五天,做了骨穿检查脾脏B超检查等项目,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这期间我从消化内科病房挪到了血液内科,因为对我来说胃出血不是最大的问题,最要紧的是让血小板升上去。
    人在生病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很倒霉,好像老天看你不顺眼才会让这病找上你,可是等你进了医院(尤其是住院部)才发现,原来老天看不顺眼的人有很多,而你也根本不是最倒霉的那一个。
    最初听到“血小板减少症”这个新鲜词汇的时候,我也在心里嘀咕我怎么会摊上这么个莫名其妙的病,在这之前我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而当我搬到血液科的病房,才发现得这个病的大有人在,而且都比我严重。比如和我同病房的16岁的初中男生,血小板降到只有6000,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治疗效果却不好,天天都盼着血小板能升一点。相比之下我就幸运多了,丙球蛋白打了几针,血小板就升到了六万多。
    本来以为可以出院了,但是我的主治医生却建议我做脾切除手术,说这个病容易复发,做手术能大大降低发病几率甚至根治什么的。尽管他说得好听并且一再强调只是个简单的小手术,可一想到要切除身体里的某个内脏器官,我还是有些接受不了。陈晨的看法和我一样,我住院的这几天,他不仅上网查了相关信息,也辗转咨询了一些学医的朋友,得出的结论是最好中药治疗,西医的治疗方法大多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应急还可以,不适宜长期采用,况且我的情况也不属于很严重的那种,所以脾切除手术最好不要做。
    最终我们和医生达成一致,不做手术,回家吃中药慢慢调理。出院前医生还安慰我,说这个病对日常生活也没有太大影响,只要小心避免出血状况的发生,血小板维持在七八万上下,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定期验血一定不能疏忽。顺便在这里吐槽一下,我觉得作为一名病人,要想在医生们一会儿“很严重”一会儿“没太大问题”的描述中找到一个正确看待病情的平衡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出院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对于刺眼的阳光我难得没有做出厌恶的反应,因为据说从医院病房走出来的人,都有种恍如新生的赶脚,所以我心情很好。陈蜀黍看到我兴高采烈的样子,给我泼冷水,他说“你别以为现在好了就没事了,以后你得特别小心!千万不能弄伤自己!酒不能喝,厨房这种高危地带你最好也不要进”。他这句话我别的没听进什么,倒是“厨房”二字勾起了我的食欲,这些天在医院各种忌口,嘴里真的是淡出鸟来了!
    “陈蜀黍咱晚上吃什么?”我一边问他,一边幻想着各种中西大餐,就差流口水了。
    陈晨却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说,“回去你就知道了。”
    我以为这家伙打算给我一个惊喜,难道在家里偷偷准备了什么烛光晚餐之类的?
    所谓惊喜,当然是先有惊……
    回到家,我还站在房门口换拖鞋,暮然间抬起头,就被惊到了——我看到有位中年女性手上拿着菜刀从里面匆匆走出来!我被吓了一跳,忍不住“啊”了一声。与此同时,身边的陈晨又给了我一惊,他对着中年女性说了句,“妈,我们回来了。”
    额买噶!烛光晚餐变成了烛光里的妈妈?!这是什么情况?我脑子里瞬间一团惊诧外加十分迷糊,嘴里倒是抢先做出了正常反应,“啊!啊……阿姨好……”
    谢天谢地,陈蜀黍没有让我的惊诧和迷糊持续太久,几句寒暄过后,陈妈妈举着菜刀回厨房里继续忙活晚饭,陈蜀黍在房间里向我解释了烛光里的妈妈从何而来。
    之前说过,陈晨的爸妈千里迢迢从KM赶来帝都看望儿子,我被老爸叫回家过堂的那天,陈晨正好去机场接他们二老。陈晨原本计划先陪二老四处逛逛,然后再找个合适的机会,把我们的事说出来,力求坦白从宽。没想到我一顿酒把自己喝进了医院,他的计划也全被打乱。
    那晚把我送到医院,一通忙乱过后,我被推进抢救室,陈晨坐在外面走廊的长椅上,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是他妈妈接的,电话里,陈晨只简单的说有个朋友生急病住院,他现在医院陪护,一时脱不开身,第二天陪他们去登长城的计划只能延后了。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妈妈挂上电话之后满心狐疑夜不能寐,她隔着电话也听出了儿子语气中的焦虑担心不安等情绪,左思右想,老人家自作主张的认定,这个生病的“朋友”十有八九是儿子的女朋友,否则怎么可能让儿子抛下刚过来的爸妈不理一头扎进医院夜以继日的陪着还急成那样呢?有了这样的判断,老人家更坐不住了,迫切想要知道“未来儿媳”的种种情况(关键是生了什么病严重不严重),于是乎她当机立断,大半夜的打了一辆车就跑来了医院!这里插播一句,陈妈妈接电话的时候陈爸爸已经睡下了,陈妈妈并没有把自己的猜测告诉老伴,她觉得儿子既然没有明说或许是另有想法,自己去一探究竟也就罢了,还是不要大张旗鼓。陈晨说事后他非常庆幸老妈的这个想法。
    到了医院,陈妈妈询问医护人员刚刚是否有个急诊病人送来?现在哪里?说来也巧,那之前医院只收治了我一个急诊病人,所以懒洋洋的值班护士根本就没有问陈妈妈要找的病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幼,直接指点她去了抢救室。彼时,我已经从抢救室出来被送进病房。陈妈妈也一路找到了血液科病房,在走廊上,她遇到了刚刚替我办完住院手续急匆匆回来的陈晨。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