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诗话  第三章: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10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刘邦《大风歌》
    也算还是草草的读过了一些诗书的。但在印象之中,除了以上的这首《大风歌》之外,应该是没有再见过这位汉高祖其人其他任何的诗歌作品了?
    但仅仅就只是这一首诗作,短短的三句二十三字,飞扬跋扈,气势雄浑,豪壮异常,能够得以流传千古,虽千百人吾往矣,也就足够了?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菊花诗》
    黄巢的这首《菊花诗》,气魄倒也颇为雄壮,气势倒也颇为不俗。只是在感觉之中,杀气是否太过浓重了一些?
    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个性使然了?
    不然的话,声势浩大的黄巢农民起义,如何最终也未能推翻唐末那早已就腐朽不堪了的封建统治?
    得民心者得天下。
    快意恩仇,一力杀伐,视生灵如草芥,戮百姓为军粮,也只能是使得士子和民众敬而远之,闻风而去了?
    ——试想,汉高祖刘邦当年如若不是在入秦地之初,就与关中民众约法三章,大造舆论,当先笼络住了人心,最终又如何能够打败不可一世、又空前强大的西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
    /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何必晓晓问姓名?
    ——明*朱元璋《题寺壁诗》
    草根出身、据说不但要过饭、而且还出家当过和尚的明太祖朱元璋久知民间疾苦,不但擅用人才,广纳谋臣良将,而且从善如流,擅纳谏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终四海一统,终于得有了天下。
    但天下终定,便就遍杀功臣宿将,使得他也留下了那不世的骂名。远远没有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来得高明了?
    ——其嗜杀本性,在他早期的这首《题寺壁诗》之中,就已经锋芒尽显了?
    /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清*洪秀全《剑诗》
    洪天王的这首《剑诗》,我前前后后、反反复复的拜读过了N多遍。在这里,我斗胆,要极其不恭敬的说上那么一句,感觉它怎么就不像是一首诗,而更多的像是一个刚刚进入私塾、刚刚发蒙者的习作?更多的像是一首顺口溜?
    传说这位洪天王的这种所谓的天王诗,数量极其之多,在当时的太平天国辖地内部大量的刊印发行。单论数量而言,我们这位洪天王的诗作,应该可以与那位据说御制诗作有近万首之多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有得一比了?
    但就其诗作的质量而言,这些“天王诗”,只怕就还远远不及那些“皇帝诗”了罢?
    ——如若不是洪某人当时正在做着高高在上的天王,在他那还不算是空前广阔的辖地里大搞个人崇拜的话,这些所谓的诗作,只怕也少有人肯花时间前去拜读了?
    ——这也是当时许许多多的文人对我们这位洪天王望望然而去的缘由所在了?
    /
    如此看来,应该也已经只有同是依靠农民起义而取得了天下的一代伟人、现代的**的那首《沁园春/雪》这才可以前去与刘邦的这首名流千古的《大风歌》相媲美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气势,这风度,是常人如论如何也万难企及的了?
    就是比之宋时以豪放见长的苏轼、辛弃疾二人的豪放之作来,也应该毫不逊色了?
    /
    虽然……但是……
    他们自有他们的黄钟大吕之声,又何妨我在这其后再去浅斟低唱?
    /
    (附:拙作一首。)
    漂泊梦
    千古传唱的大风歌,
    依旧震耳欲聋。
    /
    无论走到哪里呵,
    我都要频频的回望:
    /
    ——雾做的乡关亲切朦胧。
    /
    什么地方出产回肠荡气的屈子辞赋?
    哪里能够畅吸熏人欲醉的和暖楚风?
    /
    漂泊,是我永远的梦。
    漂泊,是我永远的痛!
    

2024, LCREAD.COM 手机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