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官行骗案:中国人为什么热衷当官(三)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866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三
人人热衷做官,官场必然膨胀。唐太宗用一个词形象地总结了官场膨胀的恶果:十羊九牧。十只羊竟然需要九个牧人,对羊来说是多么沉重的监管啊,整个牧场又怎么能兴旺发达?
明末清初的名士侯方域曾在《壮悔堂文集》中从赋役角度分析官员膨胀的恶果:百姓要承担赋税,进学校读书就可以免除,当吏胥也可以免除。免除的结果是什么呢?十个人中逃避掉一人,就要把那个人逃避的份额加于剩下的九人。百人中逃避掉十人,就要将那十人的份额加于剩下的九十人。如此恶性循环,老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百姓进入官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难以禁止。于是,天下的生员和胥吏渐渐增多,百姓渐渐减少。开始还是学校学生和胥吏把压力加在百姓头上,后来就是百姓和百姓恶性竞争了。历史学家吴思将之称为“淘汰良民定律”。在人人热衷官场的时代,良民只有三种出路:或者挤入官吏队伍,或者死于沟壑,或者沦为盗贼。
无独有偶,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1948年批评中国的教育说:“我们国家之所以弄到今天全无办法,情势非常可怕,就是因为这种读书人太多了!在农村,本来可在田里做庄稼的小孩,读了书就不能做庄稼了,往哪里去?到都市,到政府机关去。此外便无事可做了。在都市,商店里的小孩,本可做生意的,读了书也不能守商店了,往哪里去?往更大的都市,还是往政府机关去。在工厂,工人的小孩,读了书,还是不得当工人了,往哪里去?如无更多的银行、公司,还是到政府机关去。目前我国每年中学毕业的学生以十万计,大学毕业的也以万计,读书人年年加多,政府机关的人也年年加多。如果一国人口,全读了书,岂不全是公务员,会没有一个老百姓了?”
西方政治学理论认为,政府的产生是百姓为了保护财产和安全,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部分权力授予政府。在本质上,政府来源于百姓,要为百姓服务,也就是中国俗语说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所以当官场中人以满足自身享受和发展为目的时,当官就异化成了一个行业、一口饭碗,背离了建立官场的原始目的。
而一个社会,人人都去当官,而不是直接投入创造财富的活动,全社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的活力便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