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言碎语话家常 《莫道芳菲尽四月》给公司的稿子,放出来坑点人
加入书签
章节字数:1578
滚屏速度:
保存设置 开始滚屏
在北方,芳菲四月,桃花尽盛;而在南方的沿海城市,便又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比如,炎热,骤雨。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朋友都不喜欢下雨天,反正自己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抱怨过讨厌下雨天,说是阴阴沉沉,湿湿潮潮,很让人觉得压抑,不舒服,最主要的是出行很不方便;因为在深圳这个沿海的城市里,基本上每次雨落都会有风作伴;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感受却和朋友们恰恰相反。
在那种天气里,如果身边的条件允许,我喜欢捧上一杯清茶,靠在窗边,看着雨水噼噼啪啪的敲在玻璃窗上,然后勾起一道道的壑,缓缓的,缓缓的沿滑下来;莫明的,自己的心也会跟着那种节奏一点点的,慢慢的放松下来。
说起下雨,就想起前些天下雨的时候;那天是周末,我在办公室里值班,上午还晴的很好的天气到下午就是一片阴霾,沉沉的似是要压下来一般,就连小区花园的树叶都低低的垂着,像是直不起头;那景儿倒真是应了那句‘暴风雨前的宁静’;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窗外的雨便哗啦啦的下了起来,密密实实的雨珠打在玻璃窗上,俏皮的溅起一层水花,随后又落了下去汇进大地,远远的流了出去;花园里氤氲着的层层薄雾就跟书上描写的烟雨江南一般,飘渺朦胧,如梦似幻;那一刻,脑子里突然就跳出了张爱玲描写胡兰成:“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张爱玲的文字总是浅浅的,很平实,却带着一股淡淡的哀愁在里面,总是能使你在不知不觉间融进她的故事中,让你的情绪随着她的情感跌宕而起伏。也许,这便是一个作家的魅力。
记得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形容张爱玲的写作风格:在张爱玲为首的女作家群里,爱情被低头复述着,而偶尔抬头看云,却是天使与丘比特在城市的上空飞过。
我最早知道张爱玲是在上学时期,那会儿她的《半生缘》重新翻拍;后来也因为她专门的去查阅翻读过她的散文杂记,并不是刻意的想要去了解她什么,只是觉得喜欢便去看了。就像是《半生缘》足足看了三遍却仍愿意再去关注。
我没有看过老版的《半生缘》,不知道那版是如何的经典,只听匪说吴倩莲将那版的顾曼桢扮演的很到位,清冷淡泊,像一件精美的瓷器,就算打碎了也掷地有声;其实林心如扮演的顾曼桢其实也不差,柔软的发勾着娇美的轮廓,五官精致的像个陶瓷娃娃,微微的睑着眸;满枝桃花映着银灰色的碎花旗袍,将她衬的更是温柔动人,落落大方;唯一有缺憾的就是,林MM的顾曼桢剧中总若有似无的透着那么几分小小的矫情,总觉得有紫薇格格的影子追随着;明明坚强,却显娇弱。
呵呵!或许是我自己的感觉吧!
不过,说起林心如,从九八年的《还珠》到现在,她的剧集还真是不少;塑造的角色也是形色各异,柔美的,温婉的,乖巧的,狠决的,叛逆的等等等等,戏路宽了,人也慢慢的在变的成熟。
其实,我们谁不是呢!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洗礼,曾经的那份稚嫩,早已被逝走的年华褪却的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是成熟或者是正在成长的自己。
人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矛盾体,一边想着能保持童真,活的自在;一边又希望自己能变得成熟,顾得周全;一边为自己定下怎么怎么样的奋斗目标,一边却又让自己被压力压到喘不过气来。
很多时候,自己也会问自己,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问完自己又觉得这个问题问的甚是可笑。
活着为了什么?当然是让自己、让家人的生活过的更好,所以才要努力的奋斗,努力的工作;可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当下却又会把脑海里的想法强加给自己,于是压力,压力,压力……到最后,明明是很有动力的一件事情,就变得很无力;于是,生活、工作便有了诸多的不顺;不顺到自己突然间想把一切心理包袱都甩开,一个人静静的待上一会儿;然后,不经意间的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路,感受自己的生活,才惊讶的发现:其实‘神马’压力真的都是‘浮云’。
我们想要生活美好,想要积极进取,是好事;但只要按着自己自身的能力去奋斗,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稳稳妥妥的走下去;其实,我们想要的美好生活就已经在实现了。